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胡有忠  王振华  张建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37-37,40,i0001
背景: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最为常见的并发损伤是髌骨内侧支持带复合体的损伤,但多数急性髌骨脱位系瞬间损伤,能够“自然复位”,早期临床常应用石膏固定。由于患者多无法坚持长时间固定,结果损伤的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下愈合,潜伏着外伤性习惯性脱位的隐患。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急性髌骨脱位日益广泛,但多局限为外侧支持带松解和对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处理。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制的缝合器(包括送线器,出线器,图1)修复新鲜髌骨脱位的方法和临床疗效。设计:自身对照观察。 单位:新疆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骨二科。对象:于2003-04/2005-04选择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骨二科收治的新鲜髌骨脱位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岁;左膝关节10例,右膝关节16例;直接暴力16例,间接暴力8例,高位髌骨2例,Q角过大者2例,股骨外髁低平者1例;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或自行复位,于伤后3d内接受膝关节镜手术。 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安放气囊止血带,用生理盐水作为灌注液扩张关节腔,常规用前内、前外、外上或内上关节镜入路,根据病情加用后内或后外入路。进入关节后先观察关节腔内各室结构,了解内侧副韧带损伤情况,均发现内侧副韧带薄弱、充血、透光试验(++)。术中观察髌上囊、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髁间窝及外侧胫股关节间隙。术中观察有无半月板损伤,若有损伤,首先在关节镜下处理半月板。在膝关节内侧髌骨旁2cm做一纵行切口平行髌骨外缘长约为5cm,游离皮下组织,用自制的送线器将尼龙缝合线送入关节腔内(图2),用出线器抽出尼龙缝合线(图3),针孔横间距为1.5~2.0cm,针孔纵间距为2cm,共缝合四五针,均在切口内皮下组织内打结、固定,最后缝合切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加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股四头肌的具体的练习方法是,平躺在床上,将两腿伸直,手放在身体的两边。每次练习一条腿的股四头肌。绷紧(收缩)大腿上方的肌肉(股四头肌),同时尽量伸直膝关爷,使大腿的后侧尽可能地贴近床面,坚持5s,然后放松,休息5s每条腿重复练习10次。两条腿都要练习。每天重复练习10~20次。避免下地活动时下肢无力,2周后开始下地正常活动。 评估标准: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关节稳定,屈伸正常;良:关节稳定,极度屈伸时疼痛,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80%以上;可:关节欠稳定,经常肿胀和疼痛,关节屈伸受限〈30&;#176;;差:关节不稳定,屈伸受限〉30&;#176;。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无一例复发脱位,亦未残留髌骨不稳,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关节稳定,屈伸正常20例,关节稳定,活动范围达正常的80%以上5例,关节欠稳定,经常肿胀和疼痛,关节屈伸受限〈30&;#176;1例。 结论:髌骨脱位伴有膝关节内侧支持带复合体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性疾病,是膝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常导致股部肌肉萎缩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膝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在髌骨脱位中占90%~100%。多数学者认为应当早期手术治疗,因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紧张时,通过神经可使膝关节周围肌群发生反射性收缩,加强关节稳定。韧带断裂后如在松弛状态下愈合,上述机制被破坏,影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而早期手术缝合修复,除可恢复上述神经-肌肉反射作用的机制外,还能进一步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有利于膝关节的锻炼,防止股四头肌萎缩。 目前,医学微创手术是各手术科室的发展方向之一,而关节镜技术是骨科和运动医学在微创手术方面的重要进展,膝关节镜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依靠关节镜下松解外侧支持带治疗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等已广为采用。 新鲜或者陈旧性的髌骨脱位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开放性手术治疗,但具有创伤大,手术切口长,患者恢复慢等缺点。在关节镜引导下可以直视损伤部位,了解病情的变化。对病变部位采用缝合内侧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的手术方法目前临床较为流行,但是由于手术器械的限制,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损伤关节其他组织。采用自制的送线器方便的将尼龙缝合线送入关节腔内,用出线器将尼龙缝合线钩出关节腔外,在关节囊外打结,由于送线器和出线器针柄较细,不会加重原损伤的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而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创伤小,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疗效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A型骨折的不同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2003年 12月本院共收治股骨远端A型骨折患者 46例, 采用关节镜下逆行带锁髓内钉 (GSH钉 ) 内固定 28例, 采用动力髁螺钉 (DCS)内固定 18例。结果: 术后随访 6~54个月, 平均 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1 )。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 其中髓内钉组优良率 89 .2%;动力髁组优良率 72. 2%。结论: 关节镜引导股骨逆行带锁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关节部位解剖与功能的完整性, 不仅对膝关节损伤小, 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膝关节内的损伤或病变, 治疗结果优于动力髁螺钉, 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胫骨平台塌陷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2例采用关节镜下小切口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回顾性分析。结果:经10~12个月(平均11个月)的随访。参照马元璋的评价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3.3%。结论: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中具有直观、清晰、高微创的优势,并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云克)治疗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云克治疗126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髋关节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和尿毗啶酚(PYD的变化.结果 该药有效率为92.9%,可显著增加骨密度(P<0.05),骨代谢指标尿吡啶酚降低(P<0.05)和血清骨钙素升高(P<0.05).结论 锝[99Tc]-亚甲基双膦酸盐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半月板囊肿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半月板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关节镜治疗方法。方法11例患者均使用关节镜进行探查和治疗,囊肿行刨吸,半月板酌情行全切、次全切或半月板修复术。结果1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均无膝关节不适主诉。结论半月板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膝关节疾患,MRI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关节镜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的探讨(附23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索胆囊息肉样病变如何避免盲目手术,减少病人的损伤,提高手术的阳性率,对胆固醇性息肉及腺瘤样息肉的鉴别,减少胆固醇息肉的手术。方法 通过一般超声(US)、内镜超声(EUS)、动态增强CTR、CEA、CA19-9、P53等检查。结果 通过230例病例的观察发现,需进行手术的仅仅有51例,占31%左右,其余69%的病人可不必行手术,胆固醇息肉130例,占56.5%,炎性息肉28例,腺瘤样息肉37例,占17%,胆囊癌14例,占5.25%,其他20例,占8.8%。结论 为了提高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阳性率,强调术前的诊断正确性,避免对不必手术的胆囊病变进行手术,提出了11种情况下应采取的外科治疗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并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膝关节功能良好,根据胥少汀评分法,优18例(81.8%),良4例(18.2%)。结论膝关节镜下经皮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复位确切,能同时探查和处理膝关节其他损伤。可吸收螺钉作为内固定材料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筛选手术病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knee-cap,RDP)的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9岁,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评估膝关节功能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9.7月,优良19例,可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腰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下腰椎不稳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2年6月至2004年11月,共56例下腰椎不稳定的患者行植骨融合不稳定的腰椎节段,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X线的表现。结果:术后随访1a~3.5a(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效果为优46例,良3例,中7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此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不稳定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