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肿瘤疾病以日益增高的发病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抑制P53-MDM2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癌症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通过各种药物筛选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肽类及小分子抑制剂。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肽类及拟肽类的P53-MDM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固相合成法合成抗真菌四肽D-Phe-Val-D-Val-Tyr-OH。方法采用固相合成法通过4步反应顺利获得目标四肽,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 NMR等光谱确证。结果合成得到了抗真菌四肽D-Phe-Val-D-Val-Tyr-OH,总收率为47.0%。结论合成方法具有可行性,操作简便、总收率高,目标化合物可用于抗真菌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具有环丙基结构的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合成了9个三唑醇类新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都通过1HNMR、MS和元素分析验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8种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均有比较强的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白念珠菌的MIC80值<0.125 μg/ml,是氟康唑活性的4倍以上,与伊曲康唑活性相当。结论:1-(1H-1,2,4-triazole-1-yl)-2-(2,4-difluoro-phenyl)-3-\[N-cyclopropyl-N-(3,4-dichlorobenzyl)amino\]-propanol(化合物6f)的活性比较好,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的考察学习,主要对研究生教育的过程培养进行比较,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提高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互动提问式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等方式来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效果,完成教学大纲内容,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氟康唑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新的三唑醇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真菌活性。方法引入较大基团的N,N-二取代侧链结构,合成一系列目标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MS、1H NMR等谱确证;选择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测定其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化合物对所选真菌均表现出厂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引入较大幕团的N,N-二取代侧链结构对抗真菌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引入取代仲胺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0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谱等确证;参考文献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9c,9f和9j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对照药MCI-154和CCI-17910。结论取代仲胺基团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新型β-链蛋白(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C57雌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骨质疏松模型组(模型组)、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治疗组),每组5只小鼠.假手术组仅暴露卵巢后缝合切口;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在切除卵巢后即刻开始每日肌注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l (1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利用骨组织切片HE染色、micro-CT等方法观察小鼠股骨干骺端骨小梁形态并进行形态学计量分析,评估SAHPA1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AHPA1治疗后,小鼠骨密度和骨小梁数量增高(P<0.05),骨小梁厚度与模型组比较虽有一定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β-catenin结合药物SAHPA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RP-HPLC法测定盐酸纳洛酮原料药含量及相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盐酸纳洛酮原料药的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快速、有效的分析手段。方法:色谱柱为Dikma公司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每580 mL含辛烷磺酸钠1.36 g、氯化钠1.0 g、磷酸1mL)∶甲醇∶乙腈(5.8∶4.2∶1.08);流速0.9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为229 nm。结果:盐酸纳洛酮在0.100 7~1.611 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低、中、高3种浓度(15.0、20.0、25.0μg/mL)对照品溶液的日内RSD分别为0.84%、0.53%、0.67%(n=6),日间RSD分别为0.81%、0.67%、0.46%(n=6),最低检测浓度为50.0 ng/mL。相关杂质、中间体与盐酸纳洛酮分离良好。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作盐酸纳洛酮含量测定和杂质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非那雄胺的合成方法研究。方法:以孕烯醇酮醋酸酯为原料,经次溴酸钠氧化、甲醇甲酯化得到3-羰基-4-雄甾烯-17β-羧酸甲酯,再经Oppenauer氧化、双键的氧化切断、氨解环合、△5双键加氢、1,2位脱氢、Bodroux反应等8步反应制得非那雄胺。结果:总收率36.5%,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结论:此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