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复发及转移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4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年龄为28~79岁。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测结果均应用半定量分析法和目测法判断。分析18F-FDG PET/CT对真阳性患者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89.65%、94.68%、91.30%、92.85%。依据18F-FDG PET/CT结果,58.51%真阳性患者最终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能够有效评估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病例并且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A19-9、CEA、COX-2、EGFR及VEGF检测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62例大肠癌患者,ELISA法检测大肠癌惠者血清中CA19-9及CEA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肠癌组织中COX-2、EGFR及VEGF表达情况,另以10个正常人的血清及大肠组织为对照.结果 62例患者中,CA19-9与CE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和50%,随Dukes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EGFR与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48.4%和54.8%,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成正相关,且他们之间的表达也具有相关性;COX一2的阳性表达率为58.1%,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转移、肿瘤的大小成正相关.结论 这5个项目是互补性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大肠癌阳性检出率,VEGF和EGF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检测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判断预后,而且可以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胃瘫发病时间为术后5~10天,12例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治疗21天以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人腹外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300例,随机分成平片修补组(A组)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B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人工材料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在人工材料费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平片修补法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AEG的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腹腔镜下AEG切除术、传统开腹AEG切除术术后疗效分析及对比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除数目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时间加权均值为182.21±42.35 min,开腹手术时间均值为140±26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后为12.7±2.8 d,开腹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为15.0±3.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加权均值为96.24±68.75 mL,开腹手术为220±5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加权均值为26.34±5.79枚/例,开腹手术为28.1±1.4枚/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G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开腹手术,说明AEG镜下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对2001~2006年收治的42例65岁以上胃癌病人的外科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行根治切除30例,占71.4%,姑息性切除7例,其他手术5例。术后并发症9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7.14%。结论:加强对老年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淋巴结被膜外侵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部分切除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肝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术后淋巴结病理标本进行重新评估,对临床病理资料、生存期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 long-rank检验和Cox模型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后患者中39例有淋巴结被膜外侵犯,21例有多发肝转移灶,30例肝转移灶直径≥2 cm,34例肝切除术切缘范围≥1 cm,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例淋巴结被膜外侵犯病例,男女比例为1.05∶1,26例发生在结肠,21例为同时性肝转移,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与性别、年龄、原发灶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肝转移程度、肝转移灶直径等无关,但与肝转移时间(P =0.037)、淋巴结转移数目(P =0.001)、肝转移灶数目(P =0.000)显著相关。(3)结直肠癌肝转移后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4~84)个月,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为54(22~84)个月,淋巴结被膜外转移阴性患者为19(16~22)个月,淋巴结被膜外转移阳性患者为11(4~22)个月,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699,P <0.01)。(4)淋巴结数目(P =0.021)、淋巴结被膜外侵犯(P =0.002)、术前术后辅助化疗(P =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被膜外侵犯为影响肝转移灶切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区域淋巴结的被膜外侵犯是肝切除术后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