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12只豚鼠背部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过氧化脂质含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与皮瓣损伤程度呈同步变化;与皮瓣血运重建的时间密切相关.氧自由基对皮瓣组织的损伤主要发生在移植后1~5天.  相似文献   
2.
3.
用能量为2.39J/cm~2的He—Ne激光照射豚鼠背部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对皮瓣的成活及过氧化脂质含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表明:He—Ne激光照射可降低皮瓣内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减轻皮瓣损伤程度,提高成活质量;最佳照射时间为5~7天.  相似文献   
4.
在25个(50侧)头颅湿标本,观测翼(蝶)腭神经节位圆孔的外下方(6.7±2.66)mm,上颌神经干下方(4.13±1.18)mm.直视下模拟穿刺进针点确定于颧弓下缘中点及其后方2~5mm间,倾角平均66.64±10.48·上仰角限5°以内,刺入深度5.14±0.57cm,针尖朝向于对侧颧骨后缘为88.0±5.43%,约有28.0±7.51%刺中翼腭神经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骈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镜解剖观察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只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转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神经外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总结汉族成尸20例,1~3岁童尸20例,左右各40侧正常腓骨骨外膜的肉眼及解剖显微镜观测结果。供带血管蒂游离骨膜移植的参考。其中部分标本作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测量用卡尺精确度为0.05毫米。成人腓骨骨外膜厚度在0.05~0.1毫米者见38侧;在0.05毫米以内者见2侧。儿童骨外膜较厚,厚度在0.1~0.15毫米者见39侧;厚度在0.05毫米者见1侧。同一根腓骨的骨外膜位于前嵴、内侧嵴、骨间嵴和外踝部者略厚,且与腓骨之间附着较紧密。但以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形态及周围结构在脑瘫肌痉挛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用手术显微 镜解剖观测童尸标本40具、成尸标本60具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及其周围结构。结果:儿童自然后根丝为4-6束,成 人为8~12束,集成2个干,形成后根到达硬脊膜初级孔,分为硬脊膜内侧段、硬脊膜外腔段、脊神经节段、脊神经外 侧段4段。硬脊膜内侧段长度儿童为4~15 cm,成人为6~20 cm。腰2~5和骶 1腰骶脊神经后根穿硬脊膜裂孔处 直径,儿童平均值为1.3 mm、1.4 mm、2.0 mm、2.2 mm、1.7 mm;成人平均值为 2.0 mm、2.2 mm、2.4 mm、2.7 mm、 2.2mm。棘突根部下缘与椎板下缘交点是两侧脊神经后根穿椎间孔处连线的对应点。结论:棘突根部下缘可作为 寻找同序数脊神经后根的标志;保留腰2、4和骶1椎板及腰4脊神经后根完整性的改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脑瘫下肢痉挛可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在影像治疗技术中日益深入和广泛渗透,临床各科对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对基础课程断层解剖学的理论知识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激励从事解剖学教学的教师在断层解剖学教学和科研方向上作出快速反应,以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体断层解剖学的普及及深入研究 ,对人体断层解剖学标本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需要量亦越来越大。为提高“断层标本”的切割质量 ,我们设计、发明并制作了“自动移动平台”(SYPZ) ,与人体断层切割机配套使用 (该平台技术已获国家专利 ,专利号 :ZL0 0 3 2 792 9)。1 设备切割机 :普通木工带锯机MJ3 18型、锯轮直径 80 0mm ,带锯齿距 2 2mm ,拨料宽 3mm。电机为Y13 2M 4型 ,14 4 0r/min ,功率 75KW ;自动移动平台 :平台平面 :110 0× 110 0mm ,一次最大进料厚度 :13 0 0mm ,电机 :Y10 0L 4 ,14 2 0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