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骨折复位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所有的内固定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其逐个进行质量分析,作系统评价。结果:内固定术较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P〈0.05),手术失血量少(P〈0.05),术后并发症少(P〈0.05),但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P〈0.05)。结论:内固定术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但因其术后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高,其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孙俊刚  翟生  袁宏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16):1544-1549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口放置闭合引流与不引流对手术后近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所有关于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口放置闭合引流与不引流对手术疗效影响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作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122例患者,1191例观察对象,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差异较大.切口引流与不引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62和P=0.94).在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持续渗液等方面,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和P=0.07).在术后输血患者数方面,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组有更多的患者需要输血(P=0.0006).关于术后膝关节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本系统评价的结果,无充分的证据支持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闭合引流这一措施.在术后切口血肿、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持续渗液等方面,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反,术后放置引流增加了术后患者异体输血的几率.在术后切口感染和膝关节功能方面,尽管本系统评价得出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因为本系统评价和所纳入的研究的缺陷,要得出更可靠的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使用统一膝关节功能评价指标的RCT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L"形切口对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切口张力的变化。方法对10例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分别对位于"L"形切口短臂中点(A)、拐角(B)、长臂中点(C)的3个点进行张力测定。结果 3个切口点的术后张力均有增加,其中,A点约增加0.076 kg(P0.01),B点约增加0.093 kg(P0.01),C点约增加0.069kg(P0.01)。对3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3点增加的张力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点间切口张力增加值两两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形切口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时,术后切口张力都大于术前张力,但都小于相当于1.0 kg,"L"形切口拐角处的皮瓣张力相对于"L"形长、短臂处的张力无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不同设计的Gamma钉进行亚组分析,比较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继发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方法纳入比较Gamma钉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术中及术后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人数,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对评价指标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将纳入文献分为2000年之前研究组和2000年之后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其中13个研究提供了发生术中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资料,Meta分析结果提示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增加了术中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RR=2.72,95%CI,1.17~6.31,P=0.02)。2000年之前亚组包括8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危险是动力髋内固定的3倍(RR=3.00,95%CI,1.02~8.85,P=0.05)。2000年之后亚组包括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动力髋内固定相比,Gamma钉固定没有增加发生术中股骨干骨折的风险,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33,95%CI,0.61~8.92,P=0.22)。13个研究提供了发生术后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资料,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动力髋内固定相比,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明显增加了术后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RR=3.62,95%CI,1.31~10.02,P=0.01)。2000年之前亚组的8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危险是动力髋内固定的4倍,两者有统计学差异(RR=4.03,95%CI,1.20~13.54,P=0.02)。2000年之后亚组包括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提示,Gamma钉固定与动力髋固定相比,两者术后股骨干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80,95%CI,0.43~18.23,P=0.28)。结论随着Gamma钉设计改进及Gamma钉置入技术经验的丰富,Gamma钉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继发股骨干骨折的风险逐渐降低,因此,对先前的随机对照试验及Meta分析的结论需要保持谨慎。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4年第2期)、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2004年第2期)、MEDLINE(1966~2004),EMBASE(1980~2004)、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4),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01年6月),收集所有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4篇RCT,包括277例患者.3篇比较了不同术式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1篇对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对比.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差异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所有研究都显示,外科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其中1个研究认为,后外侧融合较保守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另一个研究认为,器械辅助的后外侧融合没有提高融合率,却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率,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的失血量;两个研究讨论了椎板减压对融合率的影响,得出矛盾的结论.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临床结局.内固定没有提高腰椎后外侧融合率,腰椎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有无必要常规使用内固定尚缺乏足够的证据.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两种髌骨处理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1996/2008发表的所有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置换后冉手术率、前膝痛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各种置换后膝关节评分的数据,作系统评价.结果:1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731例膝,其中842例膝关节置换同时行髌骨置换,889例未行髌骨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后4年内,置换与未置换髌骨的再次手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6,95%可信区间为0.17~1.85);超过置换后4年,未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的再次手术率高于置换髌骨者(相对危险度=0.46,95%可信区间为0.25~0.84).置换与未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置换后前膝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65,95%可信区间为0.35~1.21).全膝关节置换时置换髌骨与末置换髌骨相比,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1.00,95%可信区问为0.95~1.05).全膝关节置换术置换髌骨与不置换髌骨的置换后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权均数差=-0.41,95%可信区间为-3.08~2.26).结论: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远期随访再手术率低于未置换髌骨者,在置换后前膝痛、患者满意率及置换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两种髌骨处理方式无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两种髌骨处理方式的疗效。 方法:收集1996/2008发表的所有比较髌骨置换与不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后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置换后再手术率、前膝痛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各种置换后膝关节评分的数据,作系统评价。 结果:1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 731例膝,其中842例膝关节置换同时行髌骨置换,889例未行髌骨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后4年内,置换与未置换髌骨的再次手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56,95%可信区间为0.17~1.85);超过置换后4年,未置换髌骨全膝关节置换的再次手术率高于置换髌骨者(相对危险度=0.46,95%可信区间为0.25~0.84)。置换与未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相比,置换后前膝疼痛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0.65,95%可信区间为0.35~1.21)。全膝关节置换时置换髌骨与未置换髌骨相比,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危险度=1.00,95%可信区间为0.95~1.05)。全膝关节置换术置换髌骨与不置换髌骨的置换后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加权均数差=-0.41,95%可信区间为-3.08~2.26)。 结论: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远期随访再手术率低于未置换髌骨者,在置换后前膝痛、患者满意率及置换后膝关节KSS评分方面,两种髌骨处理方式无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8.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47.287%~([1])。目前,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手术已成为共识~([2])。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的前提和基本要求,但病灶清除后脊柱的稳定性将进一步被破坏,重建及维持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胸腰椎结核的手术入路一直存在争议,因脊柱结核往往仅累及椎体、椎间盘等前方结构,经前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同期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切口放置闭合引流与不引流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所有关于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中切口放置闭合引流与不引流对手术疗效影响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做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6篇RCT,包括1 690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差异较大。在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切口持续渗液、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术后放置引流与不放置引流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人数方面,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组有更多的患者需要输血。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的结果,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闭合引流这一措施。术后切口引流增加了术后患者异体输血的几率。但因为本系统评价和所纳入的研究的缺陷,要得出更可靠的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长期随访、使用统一结局评价指标的RCT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翟生  吕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2):3595-3603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主要分为髓外固定系统和髓内固定系统。哪种内固定方式能够更好地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的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1966至2013年间发表的所有比较股骨近端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修复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关于内固定后股骨干骨折、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内固定后疼痛(包括髋关节疼痛和大腿疼痛)、手术时间、失血量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3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患者总数4 7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 757例。髓内固定与动力髋钢板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再手术率、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内固定后髋关节周围疼痛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髓内固定比动力髋钢板固定失血量少(P=0.003);髓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动力髋钢板固定组(P=0.003)。提示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髓内钉固定失血量少,但增加了内固定后发生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在手术时间、股骨颈内螺钉切出股骨头、骨折不愈合、再手术率、切口感染、髋关节周围疼痛这些结局指标方面,髓内钉与动力髋钢板螺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明显差异。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差异很大,对此结论的解释应保持谨慎,为得出更可靠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使用统一结局指标、随访时间较长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