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瑞巴派特对NSAIDs相关性溃疡治疗及预防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法进行临床研究,将符合标准的11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瑞巴派特100m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结果:治疗4周后,瑞巴派特组和雷贝拉唑组治疗NSAIDs相关性溃疡的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6.0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4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瑞巴派特组和雷贝拉唑组溃疡发生率分别为8.33%和18.18%,瑞巴派特组明显优于雷贝拉唑组。结论:瑞巴派特是一种安全、能有效治疗及预防NSAIDs相关性溃疡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3种结直肠癌筛查方法的效果,为政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6月选取北京市云岗社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户籍人群(自然人群)8 876例为筛查对象。分别采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法、结直肠肿瘤危险因素量表(QA)法和IFOBT联合QA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IFOBT法与QA法任意1项阳性者为高危人群,应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比较3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全结肠镜检查率、检出率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QA法、IFOBT联合QA法阳性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阳性率高于QA法(P<0.016 7)。QA法、IFOBT联合QA法全结肠镜检查率低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全结肠镜检查率高于QA法(P<0.016 7)。3种筛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A法对结直肠息肉、普通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对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IFOBT法(P<0.016 7);IFOBT联合QA法对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普通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高于QA法(P<0.016 7)。3种筛查方法对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进展期腺瘤、普通腺瘤和非腺瘤性息肉的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筛查中,IFOBT联合QA法能提高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社区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的成本效果。方法 对2013年4-7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某单位在职及退休职工5 270名进行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测算筛查成本和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初筛人群中,结直肠肿瘤危险因素量表调查问卷(QA)顺应性为100.00%(5 270/5 270),阳性率为11.95%(630/5 270);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顺应性为83.91%(4 422/5 270),阳性率为2.28%(101/4 422);共筛查出666例高危人群(QA和IFOBT任意一项阳性者),阳性率为12.64%(666/5 270)。高危人群中,有202例接受了结肠镜检查,顺应性为30.33%(202/666)。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癌3例,检出率为1.49%(3/202);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45例,检出率为22.28%(45/202)。初筛出1例高危人群的平均成本为55.95元,筛查出1例癌前病变的平均成本为2 612.88元,筛查出1例结直肠癌的平均成本为39 193.13元。结论 社区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顺应性好,是经济和有效的,适合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肠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腹泻、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北京朝阳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的4800例患者,其中发现大肠息肉者590例。对此590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内镜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镜检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90/4800),其中单发息肉430例(8.96%),多发息肉160例(3.33%),共1128枚息肉。患者年龄8~90岁,平均(48.6±10.3)岁,其中﹥50岁者375例(63.6%)。1128枚息肉中有730枚(64.7%)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直径﹥2cm有88枚,其中有51枚发生了癌变,癌变率为58%。病理检查:1128枚息肉中716枚为腺瘤性息肉,占63.5%,其中有95枚为癌变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4%(95/1128)。结论肠镜检查患者中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2.3%;50岁以上为大肠息肉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2.0cm者癌变率高;大肠息肉病理多表现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绒毛成分含量高及不典型增生重者容易癌变。对年龄超过50岁者建议做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腺瘤性息肉者应给予肠镜下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来自于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等国家的内镜专家、外科专家和病理学专家会聚于法国首都巴黎,就日本的内镜下消化道表浅新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现将此次会议的一些共识做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城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实践对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方法对年龄40~74岁北京云岗户籍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OB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应用全结肠镜检查进行精筛。结果 2010~2011年北京市云岗社区10533人接受大肠癌筛查,经问卷调查,确定属高危人群者1949人,阳性率为18.50%:又经粪便潜血FOBT检测,阳性者447人,FOBT阳性率为6.18%,通过对两项初筛结果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属高危人群者为2258人,高危阳性率为21.44%。高危人群中有859人接受电子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38.04%。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290例。其中大肠癌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47~74岁,其中早期癌1例,中晚期癌11例。大肠进展期腺瘤59例,普通腺瘤76例,非腺瘤性息肉143例。大肠癌的检出率为113.9/105。结论城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优化大肠癌筛查方案适合在城市社区中广泛开展,使大肠癌得以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系统(APCS)和结直肠肿瘤高危因素问卷调查(HRFQ)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群294例,年龄57.28±9.85岁。采用APCS评分与HRFQ进行筛查;进行结肠镜检查一并记录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结果。通过对比两种初筛工具筛查结直肠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评估两种初筛工具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的效果。结果结肠镜检查共检出结直肠肿瘤50例。两种不同筛查方法 APCS评分(高危+中危)对结直肠肿瘤的阳性预测值(20.35%vs 15.07%)及阴性预测值(95.24%vs 82.35%),均明显高于HRF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机会性筛查中,作为初筛工具,APCS评分与HRFQ相比,能提高结直肠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适合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9.
席汉氏综合征1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汉氏综合征是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一种,临床较为罕见。主要是女性在产后有大出血、休克、昏迷病史。表现为产后无乳、乳房萎缩、月经不再来潮、性欲减退、不育、性交痛;检查有阴道分泌物减少,外阴、子宫和阴道萎缩,毛发脱落,尤以阴毛、腋毛为甚。我科于2008—09—23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其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于2003年~2008年4月间,笔者采用针刀松解、中药穴位外敷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6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