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背景与目的:B淋巴细胞标记CD2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Hodgkin's lymphoma,CHL)HRS(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细胞的表达率为5%~58%.CD20表达对预测CHL预后的意义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了解CD20在中国CHL HRS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年1月到200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存档的70例初治CHL石蜡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行CD20、CD15和CD30染色.以高于10%的HRS细胞胞膜表达CD20作为阳性标准.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部分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1例(30.0%)CHL HRS细胞CD20阳性,年龄≥45岁的CHL患者CD20的阳性率(53.3%)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23.6%)(P=0.026).26例CHL(37.1%)患者CD15阳性,70例CHL均为CD30阳性.全组中位随访时间58.3个月,CD20( )组和CD20(-)组CHL 5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6.2%和77.6%(P=0.48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4%和92.5%(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为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凶素.结论:CD20在CHL HRS细胞的阳性率为30%.年龄≥45岁CHL患者HRS细胞CD20阳性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患者,但未能证实CD20是初治CHL无失败生存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30例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睾丸淋巴瘤是睾丸肿瘤中较少见的类型,而原发睾丸的淋巴瘤在淋巴瘤中也较罕见。本文旨在对我院睾丸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最近的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分析1990年到2005年就诊并有完整随访的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共30例。结果:30例患者中位年龄57.5(3~79)岁,原发单侧者25例,原发双侧者5例,ⅠE期及ⅡE期的患者占86.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3例(76.7%),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4例(13.3%)。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23例患者术后接受了CHOP或类似方案化疗。8例患者在化疗后接受了放射治疗,其中5例患者行阴囊和对侧睾丸放疗,21例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取得CR/CRu.3例患者PR。中位随访27.9个月,全组患者的5年OS和PFS分别是42.3%和30.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IPI评分对预后有影响:结论: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应采取综合治疗,术后给予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中枢预防和对侧睾丸的放射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入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 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建立青年结直肠黏液腺癌(MAC)预后列线图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中2004—2015年936例青年结直肠MAC的资料,利用R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n=656)和验证组(n=280)。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建模组人群的预后因素,并建立列线图。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建模组的COX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手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因素均用于构建列线图。建模组的C-index为0.813(95%CI 0.788~0.838),验证组的C-index为0.779(95%CI 0.740~0.818)。2组1、3、5年的特异生存率校准曲线图亦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研究构建的预后列线图对青年结直肠MAC患者生存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其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益气除痰方联合一线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并对DLBCL患者进行血清总轻链(sTLC)检测。【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并行一线化疗的DLBCL患者46例。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为试验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1例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益气除痰方联合CHOP±R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CHOP±R方案治疗。收集上述46例DLBCL患者在化疗前、1程化疗后、2程化疗后、3程化疗后及4程化疗后共5次血标本,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sTLC(κ或λ)、IgG、IgA、IgM水平,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25例患者中以痰瘀互结型为最多,占64.0%。(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客观有效率、总体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白细胞下降等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较轻(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TLC检测发现κ、λ曲线总体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01),在4程化疗后达到最低点。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λ轻链曲线下降的影响更为显著(P=0.041)。【结论】初治的DLBCL患者在CHOP±R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除痰方,可以减轻骨髓抑制的毒副反应,并且其肿瘤负荷的下降可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卵巢原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16例卵巢原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16例患者中位年龄29.5岁,病理诊断以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按Ann Abor分期,81.3%为Ⅰ~Ⅱ期;按FIGO分期,62.5%为Ⅲ~Ⅳ期。100%的患者外周血CA125升高,有效治疗后下降,复发时升高。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单一手段好。联合化疗CHOP方案有一定的疗效,完全缓解率68.8%,复发率54.5%,死亡率37.5%。中位随访时间为39.7月,5年无疾病生存率(DFS)为40.0%,5年总生存率(OS)为62.5%。结论:CA125可作为卵巢淋巴瘤肿瘤负荷、疗效观察、预测复发、预后等方面的指标;FIGO分期在卵巢淋巴瘤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卵巢淋巴瘤治疗应采用以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探讨VEGF表达与化疗方案治疗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Ⅳ期胃癌患者60例。胃癌组织病理蜡块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VEGF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评分。Kaplan-Meier方法分析VEGF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在60例已行FOLFOX或PLF方案治疗的胃癌患者标本中,40例(免疫组化评分3分)VEGF阳性(66.67%),远离肿瘤的正常胃组织3例呈弱阳性(5.00%),近癌旁组织阳性11例(18.33%),与癌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0例中,VEGF的表达对治疗效果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12,95%CI=0.375~6.930,P=0.521。生存分析显示20例VEGF阴性的患者PFS为(208.88±65.71)d,95%CI=80.10~337.67。40例阳性患者的PFS为(146.97±11.99)d,95%CI=123.46~170.48,P=0.643。OS为(439.98±46.18)d,95%CI=349.47~530.48,P=0.567。分析PLF组和FOLFOX组PSF、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分析显示40例VEGF表达阳性中,两组的OS统计学有意义。结论VEGF在晚期胃癌组织中表达与治疗后的生存期有关,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林丽珠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疾病30余年,临证时善用药对。现将其常用的6组药对进行分析总结,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出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通路及相关基因变异研究越来越深入。NF-κB的激活是这些通路活化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研究揭示了NF-κB相关通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异常激活,发现了新的与肿瘤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和基因突变,并为临床进行治疗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