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于2004-03~2005-09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并与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作对照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时期人皮肤内表皮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Integrin-β_1与p53基因在皮肤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性表达,以期为皮肤创伤的愈合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组织的HE、IHC和RT-PCR方法检测胎儿,少儿及成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在皮肤发育不同阶段的分布特点,以及Integrin-β_1和p53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皮肤从胎儿、少儿到成人逐步发育成熟,表皮逐渐增厚,功能逐渐完善;Integrin-β_1主要存在于皮肤基底部,其表达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少;p53主要分布于皮肤基底层和中层,其数量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RT-PCR显示Integrin-β_1与p53的基因表达与IHC表达趋势一致,且胎儿与成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皮肤表皮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完善,Integrin-β_1和p53在皮肤中的表达趋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皮肤损伤的修复方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皮脂腺囊肿属部位性毁容性皮肤病,我科于2000~2004年应用CO2激光治疗30例(41个皮损)面部皮脂腺囊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0~45岁,平均38.6岁。囊肿位于前额部14例,眉弓部7例,面颊9例,鼻背部4例,耳后部7例。囊肿直径1.2~3.3 cm,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表达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获取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及健康献血者(正常对照)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应用酶联吸附免疫(ELISA)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人群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含量及其基因表达;扫描电镜观察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共培养后正常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含量及IL-17m 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8.79±5.96)ng/L和(4.48±2.64)ng/L,均高于健康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共培养后,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膜发生明显改变,甚至破裂。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过度表达IL-17,此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4年2月~2005年1月诊治各类药疹患者396例。男:女=1.4:1,年龄以21~40岁最多,致敏药物以抗生素和解热镇痛类最常见,药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最多见,其次为固定型药疹。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类药疹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北芪中总皂苷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别正北芪中皂苷类成分并测定总皂苷含量。方法:用甲醇提取黄芪皂苷,AB-8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以香草醛-浓硫酸比色法于540nm波长处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在6.75~33.75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皂苷含量呈线性关系(r=0.9983,n=5)。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1.12%。正北芪中总皂苷含量为8.78mg/g。结论:此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3例白癜风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3名设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白癜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对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普通级雌性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七菊芦荟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比较各组小鼠皮肤组织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其中酪氨酸的水平。结果:小鼠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模型组皮肤组织及血液中SOD活性下降,MDA水平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七菊芦荟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皮肤及血液中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P0.01),SOD、酪氨酸酶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菊芦荟饮对黄褐斑模型小鼠能起到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皮肤中β1整合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11-25周胎儿背部皮肤2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反转录(RT)-PCR分别从蛋白质、mRNA水平检测B1整合素与MMP-2及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3—21周胎儿的皮肤表皮由3层逐渐发展为4层,毛囊和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结构由开始发育到结构的形成,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均为阳性,表皮外层角蛋白(K)10染色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胎龄11~13周与23—25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2与TIMP-2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两种基因在胎龄11~13周与23—25周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人胎儿期表皮基底层增殖细胞主要为表皮干细胞,随胎龄增加,终末分化细胞的比例明显增高。MMP-2和TIMP-2对皮肤的生长发育、结构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