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刺激组、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每组15例。伪刺激组患者予常规语言训练,单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予单侧rTMS治疗,双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言语训练基础上予双侧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及失语商。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单侧rTMS治疗组、双侧rTMS治疗组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高于伪刺激组(P<0.05),但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对HCC铁死亡相关预后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行分析,为HCC的精准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数据库,获取HC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构建风险预后评估模型;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通过tSNE聚类降维和Monocle软件包对预后风险基因的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CellChat软件包对预后风险基因在HCC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25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与HCC患者的预后相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NT5DC2、G6PD、STMN1和IL-33共4个基因作为预后基因。其中NT5DC2主要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IL-33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G6PD和STMN1在细胞中广泛表达;IL-33主要在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表达,NT5DC2、G6PD、STMN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此外IL-33只在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与受体存在广泛交互。结论:IL-33作为良性预后基因,在HCC患者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发挥作用,提示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这种原始状态或促进IL-33介导的原始状态内皮细胞铁死亡可能是有效的HCC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伪刺激组(A组)、单侧治疗组(B组)、双侧治疗组(C组)。A组患者仅予常规语言训练,B组患者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予单侧rTMS治疗,C组患者在常规言语训练基础上,予双侧 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这三组患者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中自发语言、听理解、命名、复述这四项的评分,并根据这四项评分结果计算出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WAB评分及A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WAB各项指标及AQ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但B组和C组的各项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常规的语言训练结合rTMS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但双侧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效果并不优于单侧rTMS治疗,两种刺激方法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有效再灌注[机械取栓治疗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且90 d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3分)]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包括入院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炎症指标和机械取栓治疗相关资料,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将患者分为PSD组(PHQ-9评分≥10分)和无PSD组(PHQ-9评分<10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S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LMR及多因素联合预测PSD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206例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其中PSD组68例(33.01%)、无PSD组138例(66.99%)。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6,P=0.011)、入院时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OR=0.707,P=0.0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0.729,P=0.006)和LMR(OR=0.596,P=0.003)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90 d发生PS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项因素联合预测PSD的AUC值为0.795;LMR单独预测PSD的AUC值为0.711,临界值是2.96,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64.7%。LMR≤2.96(86例)和LMR>2.96(120例)的患者取栓术后90 d的PSD发生率分别为51.20%(44/86)和20%(2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P<0.001)。结论 机械取栓术后获得有效再灌注的AIS患者约1/3会发生PSD。年轻、发病初缺血范围大和入院时LMR与白细胞计数低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