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62例。HBeAg、HBV-DNA阴转率66.67%、48.76%,均优于复肝康冲剂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均值由35.67g/L增高至41.11g/L,球蛋白由32.22g/L降至26.44g/L。临床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分别为29.03%、43.55%。在服药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85例,HBeAg阴转率67.39K,HBV—DNA阴转率48.44%,ALT恢复正常73.08%,SB恢复正常84.85%,A/G比值恢复至≥1.5为51.56%,血清白蛋白均值由35.45g/L增至41.02g/L.球蛋白均值由32.58g/L降至26.92g/L,γ-球蛋白均值由25.34%降至19.87%,综合疗效分析临床基本治愈率29.41%,显效43.53%,好转17.65%.表明解毒护肝冲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和阿米巴肝脓肿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晚期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也常有发现,然而肝硬化合并阿米巴肝脓肿尚属罕见。国外曾有个案报告。本文报导一例经剖腹探查发现,肝组织学检查及肝脓肿切开引流出巧克力色脓液,并经抗阿米巴治疗痊愈的肝硬化合并阿米巴肝脓肿。病历摘要叶某、男、22岁,工人。因畏寒发热半月,于1973年10月2日入院。半月前突感畏寒、寒颤、继之高热,多为不规则发热,似每日下午发热明显。在外曾疑诊为“疟疾”,经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治疗肝性脑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常规综合疗法加用γ-氨基丁酸(GABA)治疗肝性脑病70例.对照组50例.亚急性及慢性重症肝炎并发Ⅰ-Ⅱ级肝性脑病治疗组总有效率56%,校对照组20%为优(P<0.005).临床分析表明,GABA在肝性脑病早期尤其是以兴奋症状为主者,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在无氨基酸监测的条件下,对23例有诱因存在而即将发生肝昏迷的重症肝炎患者预防性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与对照组比,肝昏迷发生率降低91%,存活率提高194%。19例已发生肝昏迷而加用BCAA的重症肝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苏醒率提高149%,存活率提高58%。以上提示,在一般医院中推荐应用BCAA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将是提高重症肝炎存活率的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用国产单磷酸阿粮苷(ARA-AMP)合用胸腺治疗漫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39例,并以精制白细胞干扰素合用胸腺肽39例进行配对研究,主要观察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本物和的作用.结果发现ARA-AMP合用胸腺肽疗效较好,在治疗结束对和治疗结束后6月的HBeAg明转率为69.23%和66.66%;HBV-DNA阴转串为61.54%和51.28%,两者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旨<0.05),但对HBSHg的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在用药过程中未见ARA-AMP任何毒副作用。研究提示:ARAAMP是治疗慢性乙肝有效、安全的制剂.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并发溶血,无论在小儿或成人均较为常见,尤其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者。此时,溶血的临床表现如发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等常为肝炎所掩益,以致往往漏诊,从而加重肝细胞损害,而且可以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成不良后果,为了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80年所见二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小牛胸腺肽及两者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HBeAg及HBVDNA),肝功异常的慢迁肝(CPH)和馒活肝(CAH)123例进行分组配对观察。精制人白细胞α-干扰素100万IU,隔日肌注,疗程3个月,HBeAg转阴率为54%。对照组用小牛胸腺肽4mg肌注,同样疗程及方法,其e抗原转阴率为22%,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合用未发现有协同作用。干扰素的副作用有低热、肌痛,少数病例有短暂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9.
对120例破伤风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发现中枢性发热、肺部感染是主要并发症,呼吸衰竭、窒息是主要死因。及时注射T.A.T.、清除病灶、防止继发感染、把握好气管切开指征、控制痉挛、加强全身支持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