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当临床表现有明显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2.
某特大型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控制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检查表、现场调查、定量分级等方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放射性物质等。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危险度评价与管理模式是在系统识别与全面分析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评价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及危害程度,确定可接受的危险水平、评定危险度,建立危险度管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系统模式。为了预防或控制环境危害,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于1983年在一份文件中提出了危险度评价和危险度管理理论。自此,危险度评价技术和方法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评价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保护劳动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选址、总平面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的设计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经类比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毒物和γ放射线强度能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经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后,可以减轻煤尘和噪声对工人健康的危害。结论由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CO,本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分析,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过量氟对大鼠体内、外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缪庆  徐茗  刘秉慈  尤宝荣  康宁 《卫生研究》2002,31(3):145-147
为研究过量氟对大鼠骨中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经饮水投氟复制大鼠氟中毒模型 (NaF 2 2 1mg L) ,测定氟中毒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含量 ,骨中无机质、胶原含量和胶原交联度 ;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经 0 5mmol L和 1 0mmol LNaF染毒 4 8h后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过量氟对成骨细胞I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染毒两个月后 ,氟中毒大鼠血清骨钙素含量、骨中无机质百分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 5 ) ;骨中胶原含量、胶原交联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体外成骨细胞染氟后 ,I型胶原蛋白分泌明显减少。提示过量氟可抑制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胶原蛋白减少是导致氟骨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克矽平(Polyvinylpyridine-N-oxide,PVNO)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抗矽肺药物。作者采用编码人Ⅰ、Ⅲ型胶原α1(Ⅰ)及α1(Ⅲ)链的cDNA探针,使用cDNA-mRNA斑点杂交技术,观察了染尘2个月、4个月及经克矽平治疗1、3个月的矽肺大鼠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改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染尘后2、4个月,肺组织中Ⅰ、Ⅲ型胶原mRNA水平较正常鼠肺组织有明显上升(P<0.05),经克矽平治疗后,Ⅰ、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克矽平对矽肺进程中胶原基因表达的增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矽肺及其治疗后胶原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刘秉慈,尤宝莱,何玉先,缪庆,王海华,李玉瑞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北京l00050)在矽肺纤维化过程中,肺组织中胶原纤维大量沉积,胶原类型的正常比例亦发生改变。我们使用α1(Ⅰ)、α2(Ⅰ)、及...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汉防己甲素(汉甲)、克矽平、抗矽一号(即磷酸羟基喹哌)和柠檬酸铝(柠铝)及其联合用药对矽肺大鼠和矽肺病人血清中Ⅰ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在动物实验中,汉甲及克矽平对胶原代谢的作用较强且效果稳定。抗矽一号及柠铝对染尘时血清胶原含量上升也有抑制作用,但停药后有回升。临床观察也显示汉甲和抗矽一号联合用药可抑制矽肺进程中血清Ⅰ型胶原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联合用药对矽肺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p)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汉防己甲素(汉甲素)及磷酸羟基哌喹(羟哌)联合用药的矽肺患者血清Cp含量。“八五”攻关课题“矽肺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价研究”(简称“八五”)中已经过治疗的病例102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停药组及对照组;“九五”攻关课题“联合用药治疗矽肺效果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简称“九五”)中新选早期矽肺病例32人,分为大剂量组和对照组。于第二、四、六疗程后取血测定血清中Cp含量。结果 (1)“八五”病例第二疗程后,小剂量及大剂量组患者血清Cp含量即比疗前和同期对照组下降;至第四、六疗程后,两组血清Cp水平均较疗前及停药组明显下降;第六疗程后,大剂量组血清Cp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经6个疗程大剂量治疗后,矽肺患者血清Cp水平由疗前的(3.78±0.18)U/μl下降到(3.40±0.21)U/μl,差异有显著性(P<0.05)。(2)“九五”病例第二疗程后,血清Cp水平由疗前的(3.53±0.32)U/μl下降至(3.31±0.28)U/μl,差异有显著性(P<0.05)。至第四及第六疗程,血清Cp含量又有下降,不仅低于疗前水平,而且低于对照组,血清Cp水平降低程度与用药剂量及时间成正比。结论 汉甲素及羟哌联合用药能有效抑制由于矽肺引起的血清Cp含量升高。血清Cp含量在抗矽肺药疗效评价中有一定价值,所用的ELISA法对血清储运条件要求较低,适宜矽肺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胶原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分析了汉防己甲素(汉甲)的抗纤维化作用。大鼠染石英尘后肺组织的全肺干重、全肺胶原含量以及血清中Ⅰ型胶原含量均上升,汉甲可以抑制以上各种指标的上升趋势。cDNA-mRNA原位杂交实验从转录水平上进一步证明,汉甲对胶原代谢的影响发生在胶原合成的起始阶段。以上结果对抗矽肺药物联合用药的配伍设计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