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43例胃癌及3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资料,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探讨原发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总结CT诊断鉴别要点.结果对43例胃癌及3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形态、生长方向、强化方式、有无坏死、有无淋巴转移、有无梗阻等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肿瘤形态、生长方向、有无淋巴转移、有无梗阻是最有效的胃癌与胃间质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结论CT对胃癌与胃间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总结本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总管囊肿的CT资料,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5例同时做CT增强扫描。结果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形态、大小、密度及邻近脏器关系。6例术前CT正确诊断。1例可疑性诊断,1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结论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上有某些特征性表现,CT对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阐述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系疾病的潜能。方法 70例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胆疾病患者包括胆囊切除术后胆管代偿性扩张2例,胆总管直径临界值4例,胆系结石49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胰头癌4例以及胆管癌7例均经低场MRCP检查。全部操作是在0.35 TSIEMENS磁共振扫描仪上采用TSE T1WI、T2WI序列和MIP重建进行的。结果本组70例中,低场MRCP正确诊断胆系结石49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胰头癌4例以及胆管癌7例,其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89.8%,准确性91.4%,阳性预测值100%以及阴性预测值90.7%。结论低场MRCP是诊断胰胆疾病的一种无创、安全、高效的影像技术,尤其对恶性病变极为敏感而提示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作为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现代研究揭示了其复杂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尤其近年来蒲公英的抗肿瘤和抑菌活性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文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临床剂型方面进行综述,为蒲公英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快速检测掺假阿胶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新方法。方法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逐步判别分析法(Step-LDA)对掺黄明胶、新阿胶、劣质胶的阿胶进行测定。结果阿胶、黄明胶、新阿胶、劣质胶的弛豫特性不同,LF-NMR技术结合PCA可以实现对掺假阿胶与纯阿胶间的辨识,利用Step-LDA构建的判别模型对纯阿胶与不同形式掺假阿胶的区分效果更好,回判成功率均达100%,交叉验证组所有样本均正确分类,准确率达到100%,不同比例的掺假阿胶在得分图上呈规律性分布。建立掺假阿胶的Step-LDA得分模型,不同掺假物质的检测限为:黄明胶7%~9%,新阿胶7%~9%,劣质胶5%~7%。结论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实现掺黄明胶、新阿胶、劣质胶的阿胶的区分,LF-NMR结合Step-LDA鉴别准确率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随访观察溶栓疗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经我院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的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有5例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共有17处肺动脉及分支受累。动脉栓子呈偏于管腔一侧的突起状、不规则状和位于管腔中心的柱状及完全堵塞状态。5例溶栓治疗后有3例栓子完全消失,2例栓子明显缩小。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和治疗随访观察疗效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可望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方法 66例经CT导向做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肺内肿块为62例,胸膜病变2例,肋骨及胸腺病变各1例,采用切割针和抽吸针。结果经一次穿刺成功诊断59例。穿刺后病理怀疑肺鳞状细胞癌,结果为肺脓肿1例;第一次穿刺假阴性6例,其中有2例再次穿刺成功诊断为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本组穿刺活检总的成功率为92.4%。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CT的准确定位和良好的穿刺技术及病理科的配合和熟练的技术操作是提高活检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纪文华  滕国春  白志勇 《河北医学》2006,12(10):1014-1015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CT表现. 方法:本组6例,有外伤史者5例.均经DSA证实. 结果:CT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患侧海绵窦扩大;眼上静脉扩张;眶内软组织肿胀;眼外肌增粗. 结论:突眼病人发现上述CT表现时首先考虑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但需要做必要的鉴别诊断,DSA检查应是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腰椎间盘病变的MRI资料。腰椎3210例,男性1310例,女性1810例,年龄14~88岁,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结果:3120例腰椎间盘退变中,947例有终板炎,占29.5%,女性608人,占64%,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MRI变现分为四型。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约占60%,发生部位在腰4、5骶1椎体相对缘的占73%。结论:腰部终板骨软骨炎最易发生在腰4、5骶1椎体相对缘,其MRI的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该期提示病变为活动期,通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较重。MRI的表现分为四型,支持《临床放射学杂志》第151期的分型观点。MRI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准确率为100%,5例神经源性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具有异常对比增强;3例脊膜瘤,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具有十分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由于脊膜瘤可有钙化,MRI信号强度可以不均匀;2例蛛网膜囊肿,与脑脊液信号相一致,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脂肪瘤,呈圆形短TI稍长"1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1例血肿,呈短T1长T2信号,不具有异常对比增强。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原发肿瘤的MRI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