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目的对人体膝关节半月板体部及后根部损伤类型的研究,探讨关节镜下缝合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在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价值,并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因半月板体部及后根部损伤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9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二组:其中关节镜下缝合联合关节腔内注射prp47例设置为prp组,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47例设置为缝合组。二组均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利用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KDC2000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观察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12个月,PRP组末次随访时Lysholm总评分(94.04±7.55)分高于缝合组(89.17±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AS术后评分PRP组(1.00±0.00)分与缝合组(1.55±0.50)分相比,PRP组显著改善(P <0.05)。IKDC2000评分PRP组随访时(86.89±1.78)分与缝合组(85.26±1.6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 更多  相似文献   
2.
常用中药及复方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1 三七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定痛之功,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延缓衰老与抗氧化作用,改善脑循环和对抗脑缺血作用,有对记忆的易化作用等。近5年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能使脑缺血后的脑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大脑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能显著改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多发脑梗塞大鼠海马皮层MARCKS及p-MARCKS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观察9601颗粒对MARCK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蛋白水平探讨中药对急性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Kaneko法建立急性多发脑梗塞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积分改变及海马皮层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固定化蛋白印迹法检测急性缺血后海马皮层MARCKS及p-MARCKS蛋白表达的改变以及中药的调节作用.结果 MARCKS及p-MARCKS蛋白在急性缺血后海马皮层中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应用9601和尼莫地平可以使海马皮层异常升高的MARCKS及p-MARCKS表达下降,但中西药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缺血状态下大鼠海马皮层MARCKS和p-MARCKS蛋白表达异常升高,与缺血损害关系密切,9601颗粒对此具有明显的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因子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统一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2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428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血瘀占17.5%、阴虚、热...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性痴呆的病机主要为脏腑虚损、风火痰瘀、肝脾肾虚、气虚精亏,辨证治疗多分期、分型论治,补虚通络祛瘀,通补兼施。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通过巧妙设计的中继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信息传递。延续了中国航天人一贯的体现浪漫中国文化的命名风格,中继星被命名为"鹊桥"(图1)。如果说医学研究是探索医学领域难题的"嫦娥",那专业杂志就是通过论文的发表,将科研成果不断展现到公共视野的"鹊桥"。在新桃旧符即将更换的年底,让我们一起回眸2019年,梳理一年来在各大专业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卒中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临床研究,这些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治疗基底节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基底节出血病人早期全部给予三七皂苷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观察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结果中等量出血组(出血量15mL~25mL)患侧MCA的Vm值低于健侧(P<0.05);大量出血组(出血量>25mL)患侧MCA的PI高于健侧,Vm值低于健侧(P<0.01)。中等量出血组治疗后30d患侧Vm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患侧PI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大量出血组治疗后14d及30d患侧MCA的P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Vm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过15mL者脑血流动力学存在非对称现象。采用大剂量三七皂苷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改善出血侧脑血流动力学,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等急性脑缺血级联反应的过程及中药对其调节作用入手,探讨毒损脑络的理论观点。[方法]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大鼠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缺血72h后断头取脑,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患侧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中Na -K -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海马CA1区出现明显缺血性形态改变,模型组海马组织中Na -K -ATP酶、LDH及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海马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多(P<0.05),而中药组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急性脑缺血损伤过程中,能量代谢障碍、酸中毒、自由基损伤等级联反应重要环节,为毒损脑络机制提供了病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CT对牛腰椎松质骨扫描时不同旋转步长对扫描时间、磁盘占用、重建图像质量及骨形态计量学数据的影响,为松质骨扫描设定旋转步长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牛同一腰椎的8块矩形离体松质骨,尺寸为4×2×2mm,依次设定旋转步长为0.25°、0.30°、0.40°、0.50°、0.75°、1.0°、1.5°、2.0°进行显微CT扫描,将步长0.25°设为对照组,比较其他7个步长组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扫描时间、占用磁盘空间情况;分析骨体积(bone volume,BV)、骨表面积(bone surface,BS)、骨表面积密度(bone surface/volume ratio,BS/BV)、板状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plate model),Tb.Th(pl)]、板状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plate model),Tb.Sp(pl)]、板状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 (plate model),Tb.N(pl)]、杆状骨小梁直径[trabecular diameter (rod model),Tb.Dm (rd)]、杆状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 (rod model),Tb.Sp (rd)]、杆状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rod model),Tb.N(rd)]、骨小梁模式因子(trabecular bone pattern factor,TBPf)共10项骨形态学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步长0.25°组比较:(1)步长0.30°~1.5°的6组三维重建图像质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骨小梁结构清晰可辨,仍可较好反映松质骨标本的解剖学特征,而步长2.0°组骨小梁结构模糊,图像质量明显下降;(2)随着旋转步长的增大扫描时间、磁盘占用均呈线性降低;(3)骨形态计量学10项数据分析表明,步长0.30°、0.40°组各项数据与步长0.25°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V值自步长2.0°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Tb.Sp(rd)、TBPf值自步长0.50°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BS、BS/BV、Tb.Th(pl)、Tb.Sp(pl)、Tb.N(pl)、Tb.Dm(rd)、Tb.N(rd)7组数据自步长0.75°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牛腰椎松质骨进行显微CT扫描时,旋转步长0.4°扫描时,在保证重建图像清晰、数据精确的前提下,扫描时间最短、磁盘空间占用最低,适用于精确分析椎体骨形态计量学三维数据;1.5°扫描时,虽数据结果存在误差,但扫描时间快,磁盘占用低,且重建图像清晰、骨小梁完整,适用于快速观测椎体骨小梁影像学信息;2.0°扫描时,图像模糊、数据误差显著,不推荐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及苦碟子注射液对此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苦碟子注射液8.4 g/(kg·d),1次/d],每组42只,另24只备用。后2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 h再灌注大鼠模型。3组于造模后1、3、6、24、72 h和7 d取材,每个时间点7只,分别于24、72 h和7 d采用Longa等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于1、3、6、24、72 h和7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皮质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24、72 h和7 d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2.40±0.54)分和(1.60±0.54)分vs 0分,(2.70±0.75)分和(1.40±0.54)分vs 0分,(2.30±0.49)分和(1.30±0.49)分vs 0分,P<0.05],而且治疗组上述3个时间点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1、3、6、24、72 h和7 d的病理形态学及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严重,神经元细胞及细胞器形态明显呈缺血改变,细胞器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1、3、6、24、72 h和7 d的病理形态学及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