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及维持后凸畸形矫形的有效性。方法 2000年6月~2007年6月共6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7人。组1:单纯长节段固定;组2:长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组3:单纯短节段固定;组4:单纯短节段+伤椎置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期间的临床与放射性参数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47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各组间年龄、骨折节段、随访时间以及载荷评分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失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术前后凸角接近(P>0.05)。术中后凸角矫正度数第4组最低,随访发现后凸角矫正维持效果以第1、2、4组较好。各组间术前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百分比接近(P>0.05),第3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最高,第1、2、4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伤椎置钉可获得并维持更好的后凸畸形矫正,其在短节段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可吸收螺钉与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部骨折的差异性。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或钛合金金属螺钉施行踝部骨折内固定术。共选择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的7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各38例,分别采用可吸收螺钉及钛合金属螺钉治疗,并观察效果。结果:采用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1]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应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踝部骨折愈后的功能没有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吸收螺钉相对来说操作简便,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明显刺激,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金属腐蚀作用,可以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对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成形术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共24例患者在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间行颈椎板成形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对患者年龄、手术节段数量、脊髓压迫比率、脊髓压迫节段数量、脊髓压迫节段水平、T2像上脊髓局部边缘高信号、术前JOA评分等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分析,了解其与恢复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脊髓压迫比率与恢复率呈正相关(r=0.754,P=0.000),脊髓压迫节段数量、脊髓压迫节段水平、他相上高信号节段数量及边缘组织图像级别均与恢复率呈负相关(r=-0.548,P=0.013;r=-0.866,P=0.001;r=-0.551,P=0.012;r=-0.497,P=0.026),年龄、手术节段数量、术前JOA评分与恢复率之间无关(P〉0.05)。结论脊髓压迫比率、脊髓压迫节段数量、脊髓压迫节段水平、他相上高信号改变的局部边缘影像等因素在影响椎板成形术后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减压后四肢及肛门括约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6月~2010年6月40例患脊髓型颈椎病并实施椎管减压手术的患者,通过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60个月的上下肢及肛门括约肌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9例患者总体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平均恢复率为73%,神经改善情况在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达到平台期。其中27例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恢复率为35%,20例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恢复率为20%,11例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恢复率为18%。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减压术后73%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其中,上肢功能恢复最好,其次是下肢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Objective)采用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可吸收螺钉与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部骨折的差异性。方法(Methods)应用可吸收螺钉或钛合金金属螺钉施行踝部骨折内固定术。共选择本院2006年6月一2009年6月的病例,男49例女27例共76例。分别随机选择Lange—hanson分型[-]踝关节骨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同一种材料固定,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结果(Results)采用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j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应用f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踝部骨折愈后的功能没有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Conclution)可吸收螺钉相对来说操作简便,生物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明显刺激,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无金属腐蚀作用,可以免除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治疗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9例,行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骨块占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钛网、植骨块移位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把握手术适应证为:严重爆裂型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及前后纵韧带损伤、尤其伴脱位的患者,且载荷评分7分以上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8-05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术中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围手术期HBL。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腰背痛持续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百分比、椎体高度重建百分比与HBL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单侧穿刺围手术期HBL较双侧穿刺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痛持续时间、椎体高度丢失百分比、椎体高度重建百分比、手术时间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HBL有相关性,应采取相关措施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保障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青少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对30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通过问卷调查、随访及VAS评分了解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腰背痛情况。结果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迟钝,另1例术后椎间隙减压效果不佳而行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余28例(占93.3%)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随访(35±5)个月,VAS评分腿痛和腰痛均有显著性的降低(P<0.01)。结论青少年单节段性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窥镜激光腰椎间盘摘除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基于wingless/integrated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0. 0 mg·kg-1)、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0. 0,20. 0,40. 0 mg·kg-1),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白芍总苷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PWT)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关节炎症积分水平,测定关节滑膜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WT、PWTL显著降低,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白芍总苷各剂量组PWT、PWTL显著升高,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以上作用与白芍总苷剂量呈正相关(P<0. 05)。其中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正常对照组膝关节滑膜结构正常;模型组滑膜层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滑膜明显变薄;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仍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滑膜局部粗糙不平。结论:白芍总苷可明显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破坏,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与白芍总苷可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浮膝损伤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外科治疗的18例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0个月,平均25.7个月。3例术后出现膝关节僵硬,2例出现胫骨骨折延迟愈合,1例出现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按Karlstom评价,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结论浮膝损伤是一组复杂损伤,它要求仔细评估伤情以发现不良预后因素和合并伤,通过彻底的手术计划进行骨折手术固定以及延长康复时间都是必要的,联用这些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