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药活性成分桔梗皂苷D对抗肿瘤药物TRAIL抗肺癌活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用桔梗皂苷D联合TRAIL体外治疗肺癌细胞系A549,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细胞活力,Annexin V/PI染色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共沉淀法检测RIP1-FADD-caspase-8复合物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A549细胞caspase-8的活化。结果: 对照组,桔梗皂苷D组,TRAIL组,桔梗皂苷D+TRAIL组对A549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0,(7.6±0.7)%,(13.4±1.0)%,(60.3±4.2)% (P<0.05)。对照组,桔梗皂苷D组,TRAIL组,桔梗皂苷D+TRAIL组对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率分别为(1.6±0.2)%,(4.5±0.3)%,(7.2±0.5)%,(40.2±2.8)% (P<0.05)。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联合桔梗皂苷D后,TRAIL治疗的A549细胞内的RIP1-FADD-caspase-8复合物水平及caspase-8的活化程度显著提高。RIP1 siRNA及z-IETD-fmk能显著抑制桔梗皂苷D对TRAIL的协同作用。对照组,桔梗皂苷D+TRAIL组,桔梗皂苷D+TRAIL+RIP1 siRNA组,桔梗皂苷D+TRAIL+z-IETD-fmk组对A549细胞活力的抑制率分别为0,(61.2±5.0)%,(24.5±1.9)%,(17.5±1.7)% (P<0.05)。对照组,桔梗皂苷D+TRAIL组,桔梗皂苷D+TRAIL+RIP1 siRNA组,桔梗皂苷D+TRAIL+z-IETD-fmk组对A549细胞的凋亡诱导率分别为(1.8±0.2)%,(39.5±2.6)%,(12.3±1.1)%,(9.4±0.8)% (P<0.05)。结论: 桔梗皂苷D通过促进死亡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增强TRAIL对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蛋白(a)(1ipoprotein(a),Lp(a))在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cholesterol,CH)常规检测结果正常标本中的水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检测的门诊病人,并筛选1000例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的血清标本,分析其Lp(a)水平,并比较高Lp(a)值组与正常Lp(a)值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同时探讨Lp(a)与血脂各项的相关关系。结果:1000例标本中高Lp(a)占19.1%,高Lp(a)值组TG、CH、LDL—C、ApoB与正常Lp(a)值组中结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Lp(a)与血脂中TG、CH、LDL—C、ApoB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在常规TG、CH检测正常水平中,高Lp(a)应引起临床重视,作为筛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枯力兹病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等问题,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米枯力兹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LCA、CD20、CD3、CD4、CD45RA、CD45RO、EMA、CEA、S-100、CK、lysozyme、EBV、IgG4、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米枯力兹病的病变特征为腺实质萎缩和淋巴样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T和B淋巴细胞混合性增生,IgG4 80%阳性。结论:米枯力兹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手术后可以复发,治疗上应辅以免疫调节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错配修复蛋白(MMR)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1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蜡块标本作为观察组,另取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切缘的癌旁正常组织1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表达的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宫颈累及、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肌层浸润、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的HER2阳性率及MMR缺失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分别为53.79%、17.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与年龄、宫颈累及及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肌层浸润及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中,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1年后显示,预后良好有130例,预后不良有15例,预后不良组患者的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分别为86.67%、53.33%,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50.00%、1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与预后均呈负相关(r=-0.704、-0.712,均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HER2阳性率、MMR缺失率有明显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