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嘌呤生物碱1,3,7,9-四甲基尿酸(theacrine)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蓄积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高脂喂养17周诱导单纯性脂肪肝模型,连续6周给予theacrine后,分别对肝组织切片进行HE和苏丹IV染色,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AMPK及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compound C抑制HepG2细胞中AMPK磷酸化,检测theacrine干预后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heacrine能减少高脂饮食小鼠肝脏中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态,增加肝脏中SirT3蛋白表达及AMPK和ACC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抑制细胞内AMPK的磷酸化后,theacrine仍能激活SirT3,但抑制了ACC的磷酸化作用。结论 Theacrine对SirT3的激活不依赖于AMPK的激活,而对ACC的磷酸化依赖于AMPK的激活。其改善高脂饮食小鼠肝脏脂肪化的作用可能与激活SirT3/AMPK/ACC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药临床试验的设计经常涉及到样本量的计算问题。样本量不足则检验效能过低,不易检出已存在的阳性结果,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样本量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执行困难,而且不适宜的样本量会有悖于伦理道德。本文比较了大样本试验和小样本试验的优缺点,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临床试验样本量设计的优化思路,为中药临床试验设计的样本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在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β淀粉样蛋白(Aβ_(1-42))纤维聚体,将Aβ_(1-42)作用于PC12细胞,并于不同时间点(0、3、6、9、12、24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造模条件,并用MTT法检测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毒性条件。采用预保护的给药方式,检测不同浓度的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探究原儿茶酸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12、24 h时,Aβ_(1-42)白色团块聚集基本稳定,无明显差异,MTT检测细胞损伤率均达40%,由此确定12 h和24 h均可做为AD的造模条件。原儿茶酸在200~800μmol/L浓度作用24 h的条件下,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可显著增加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原儿茶酸有助于改善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DSS)提高方中阿魏酸(FA)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HPLC考察在人结肠腺癌上皮细胞(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DSS和单味药以及添加不同单体后FA的吸收量;HPLC考察各组中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的特异性代谢产物6β-羟基睾酮含量,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ELISA测定不同药物对CYP3A4的活性作用;蛋白印迹(WB)法检测P-糖蛋白(P-gp)和CYP3A4的表达情况。结果较FA组,DSS组中的FA吸收量显著提高(P<0.01),添加维拉帕米(P-gp特异性抑制剂)、芍药苷、藁本内酯和川芎嗪后均能显著提高FA吸收量(P<0.01,P<0.01,P<0.01,P<0.01);与空白组相比,DSS和当归以及藁本内酯、川芎嗪和FA均显著抑制CYP3A4(P<0.01,P<0.01,P<0.05,P<0.05,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DSS和FA显著抑制了CYP3A4酶的活性(P<0.01,P<0.01)。DSS和当归对P-gp的表达显著抑制(P<0.05,P<0.05),FA对CYP3A4蛋白的表达显著抑制(P<0.05)。结论DSS中的芍药苷、藁本内酯和川芎嗪抑制P-gp,提高FA吸收量;同时藁本内酯、川芎嗪抑制CYP3A4的活性,减少FA的代谢,从而提高DSS中的FA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以及国外数据库如Pub 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国内外期刊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组)对照单纯西药(对照组)干预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协作网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的评价,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7篇,样本量为1 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中西医结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OR=4.12,95%CI(2.97,5.72),P0.01];在改善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SMD=0.85,95%CI(0.16,1.55),P0.05]、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SMD=-0.85,95%CI(-1.35,-0.36),P0.01]、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UPDRS)评分[SMD=-1.15,95%CI(-1.40,-0.90),P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SMD=-0.38,95%CI(-0.64,-0.11),P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SMD=0.07,95%CI(0.01,0.41),P0.01]方面,中西医结合用药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安全性评估方面,治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08%)明显低于单纯西药干预(9.45%)。【结论】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较单纯西药更为安全可靠,且不良反应较少,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BDT)对神经干细胞(NSCs)糖氧剥夺/复氧(OGD/R)损伤后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SD大鼠海马区域分离培养NSCs,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常氧组,模型组,BDT组,雷帕霉素(Rapa)组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联合BDT组,常氧组和模型组使用20%空白血清,BDT组使用20%含药血清,Rapa剂量1 μmol·L-1,3-MA剂量5 mmol·L-1。除常氧组外,其余各组进行糖氧剥夺/复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巢蛋白(nestin)表达,鉴定NSCs;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NSCs的存活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苷(EdU)标记法检测NSCs增殖;Ad-mCherry-GFP-LC3B检测自噬活性;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BDT对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 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 与常氧组比较,糖氧剥夺/复氧会显著降低大鼠NSCs的细胞活力,与模型组比较,20%BDT含药血清明显改善了大鼠NSCs存活(P<0.01)。BDT可以诱导OGD后NSCs自噬小体的产生,与常氧组比较,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Beclin-1表达升高(P<0.05,P<0.01),p62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BDT组LC3Ⅱ,Beclin-1明显上调(P<0.05,P<0.01),p62表达下调(P<0.01);Rapa组起到类似效果(P<0.05,P<0.01),3-MA组抑制了自噬的活性(P<0.01)。Ad-mCherry-GFP-LC3B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较,模型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20%BDT含药血清和Rapa组显著增加自噬荧光强度(P<0.01),3-MA抑制了自噬活性(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较,EdU,β-tubulin Ⅲ,GFAP和BDNF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20%BDT含药血清和Rapa起到了类似的保护和促进作用(P<0.05,P<0.01);3-MA组可以部分阻断BDT的神经保护和分化能力(P<0.05)。结论 BDT预保护可以通过上调自噬减少糖氧剥夺造成的大鼠NSCs损伤,促进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现代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痴呆发病过程中的级联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糖脂代谢异常、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胰岛素抵抗、神经炎症等导致的脑血管和血脑屏障损伤、脑神经元损伤。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目前并无明显有效的诊疗方法,蔡业峰教授基于其创新的“浊菀清窍”疾病病机假说,认为“浊菀清窍”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并揭示了贯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始终的病理实质“浊”和“菀”,并提出“化浊菀,开清窍”为治疗该疾病的核心治疗大法。为糖尿病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3 mg/kg组、补肾益智方1.46 g/kg组和补肾益智方5.84 g/kg组,10只/组。采用Aβ25-35海马注射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作为AD模型,补肾益智方组和多奈哌齐组于造模后第3天灌胃给药,干预治疗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Bcl-2、Bax的表达量,HE染色法观察海马锥体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补肾益智方组(1.46 g/kg、5.84 g/kg)均可缩短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多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区Bcl-2的表达,同时抑制了Bax的表达;改善海马锥体细胞的病理形态。结论:补肾益智方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其导致的认知障碍病人也越来越多。中药单体黄连素已经被发现可以缓解糖尿病和糖尿病脑病,但是其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采用db/db小鼠模型,试图揭示黄连素是否通过SIRT1/ER stress通路防治糖尿病脑病。方法:16周龄的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正常给药组(黄连素50 mg·kg-1),db/db模型组,db/db模型加给药组(黄连素50 mg·kg-1),连续给药10周后进行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测试(Morris水迷宫、Y迷宫和恐惧),取材,检测相关指标(脂代谢、糖代谢、神经相关因子、神经炎症及SIRT1/ER stress通路相关分子)。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黄连素提高了db/db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黄连素同时也促进了db/db小鼠的脂代谢水平、增加了其对胰岛素的敏感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连素缓解了db/db小鼠海马的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炎症水平、促进了SIRT1的表达、减轻了高血糖导致的ER stress水平(PERK,IRE-1α,e IF-2α,PDI and CHOP)。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SIRT1/ER stress通路可能是黄连素防治糖尿病脑病的一个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