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取70例接受TURP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快、用药剂量小。低浓度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老年病人TURP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程俭  周桂霞  李立新 《广西医学》2009,31(7):949-950
目的通过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老年病患者麻醉插管的风险。方法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30例采用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从诱导到完成插管后5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慢诱导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结论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老年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小儿腹腔镜术后情绪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用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胺0.06 mg/kg(S组),雷米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胺0.06 mg/kg(L组)麻醉诱导,术毕后记录拔管后10 min,30 min、1 h,2 h、4 h、8 h、1 d的BP、RR、HR及情绪状况,并进行镇静和疼痛程度评分。结果S组患儿的SBP、DBP、HR在10 min时明显低于L组(p〈0.05);S组患儿在10 min、30 min、1 h、2 h时点情绪评分明显高于L组(p〈0.05);各时点S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L组(p〈0.05);在10 min、30 min、1 h、2 h时点S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L组(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相对于雷米芬太尼能较好地改善患儿术后的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联合异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在剖宫产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拟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Supreme喉罩联合异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下丙泊酚全麻,比较两组麻醉前( T1)、切皮前( T2)、胎儿娩出时( T3)、术毕( T4)的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 T1、T2、T3、T4不同时点 HR、SpO2,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缩宫素使用量及新生儿1 min、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素使用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剖宫产时采用Supreme喉罩联合异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不影响胎儿出生后呼吸,不增加产妇术中出血量,可降低产妇术后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素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杜志斌  程俭  黄进强 《微创医学》2012,7(5):493-494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喉罩通气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监测两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置入后(1 min、3 min、5 min)、拔管时、拔管后5 min记录结果,用于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HR、SBP和DBP在诱导时无明显差异,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HR和BP均出现上升,B组比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喉罩操作简单,可明显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地佐辛在心脏病病人的无痛人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心脏病病人60例,随机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地佐辛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地佐辛麻醉;C组采用依托咪酯乳剂+芬太尼麻醉,记录麻醉前(T1)、注射依托咪酯乳剂和丙泊酚后1 min(T2)、手术开始后1 min(T3)和3 min(T4)、手术结束(T5)时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情况,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T2时A、B两组患者比较,A组SBp、DBp、MAp、HR、Sp O2下降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A、C两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MAp、HR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p O2下降幅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别,不良反应统计中A组出现麻醉药物注射痛较B组少及A组出现肌震颤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乳剂联合地佐辛麻醉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起效快,代谢迅速、苏醒质量好和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心脏病病人的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7.
目标对Supreme喉罩联合异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s组面罩吸入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置入喉Supreme喉罩,以异氟醚加氧化亚氮维持,至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后停用异氟醚,改用丙泊酚、芬太尼维持。p组:丙泊酚、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J组1%利多卡因经腹部切口逐层浸润麻醉后手术,脐带结扎后丙泊酚、芬太尼和琥珀胆碱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监测手术开始前的胎心率;记录分娩时间;记录产妇麻醉前期间HR、DBP;新生儿出生1、5 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处理情况。结果三组产妇术前胎心率、术前HR、D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组分娩时间、手术时间、产妇手术中的HR、DBP较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新生儿出生1、5 min的Apgar评分较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pH、PaCO2、PaO2较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处理中面罩吸氧和纳络酮使用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reme喉罩联合异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是一种对新生儿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抑制小,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干扰小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82例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麻醉,实验组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麻醉30 min后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的方法更有利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小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快通道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切皮前3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50.5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 h、12 h、24 h,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评价主观镇痛效果,用儿童疼痛观察评分量表(POCIS)评价客观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评价镇静效果。结果两者患儿术后镇痛效果FPS-R、POCI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且观察组FPS-R、POC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小儿快通道腹腔镜术的应用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稳定患儿情绪,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血栓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A、B组,A组行全麻,B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术前(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时凝血指标、血小板、血栓素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4.91±1.36)min、(8.26±3.97)min、(13.05±9.11)min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Fbg、TT、PT、a P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Fbg、TT、PT、a PTT均上升,与T1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T2、T3时上升幅度较A组低;两组T1时PLT、TXB2无明显差异(P0.05),T2、T3时与T1时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T2、T3时PLT较A组高,TXB2较B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机体应激反应,预防凝血系统活化,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栓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