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混合式教学是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教学法,是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也存在过于偏重形式上的混合学习、线上学习时间过长、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个别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平台资源不够多元化、平台资源更新不及时、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缺点[2-4]。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凝集素DBA和WGA的受体在胚泡着床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生殖周期不同阶段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采用亲合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WGA和DBA的受体在子宫内膜中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以上2种凝集素受体均存在于生殖周期不同阶段的小鼠子宫内膜,但2者的存在部位和数量有差异。WGA受体广泛存在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的游离缘,以及孕期胚胎组织和蜕膜细胞表面及ECM,DBA受体仅见于子宫内膜或胚胎组织血管的内皮及其基膜。并且2种受体在孕早期,尤其是围植入期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间情期和哺乳期的水平。结论:凝集素WGA和DBA的受体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量谷氨酸毒性损伤豚鼠视网膜内突触小泡蛋白(SYP)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分成谷氨酸钠损伤组、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豚鼠视网膜内SYP免疫反应产物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豚鼠视网膜内SYP的表达为强阳性,主要定位于外网状层和内网状层,损伤组视网膜相应区域内阳性反应产物的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bFGF治疗后SYP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损伤组,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FGF可抑制过量谷氨酸钠诱发的视网膜内SYP的表达减少,上调SYP的表达,对视神经损伤有显著地促功能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过量谷氨酸毒性损伤豚鼠视网膜内生长抑素(SOM)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本实验将豚鼠随机分成三组。损伤组:腹膜腔内给予谷氨酸钠3g/kg,隔天给药,连续7d;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bFGF+谷氨酸钠):在注射谷氨酸钠之前1~2h,给予bFGF800U/kg,隔天给药,连续7d。各组动物分别在存活10d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豚鼠视网膜内SOM样免疫反应产物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正常豚鼠视网膜内可观察到许多SOM样免疫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GCL)和内核层(INL);(2)损伤组相应区域内可观察到SOM样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其染色强度亦明显减弱;(3)治疗组经预先给予bFGF后,在GCL和INL内可检测到SOM样阳性细胞数较损伤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染色强度有所增强。以上结果提示:过量谷氨酸钠可导致视网膜内SOM的表达显著降低,而bFGF则可以上调由于过量谷氨酸毒性损伤所引起的SOM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从教学层面应对考试作弊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学生对学科内容掌握不扎实和对好成绩渴求的矛盾,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进行了改革和督导,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大减少了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7.
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兴奋毒性是造成缺血性眼科疾患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视网膜神经细胞尤其是神经节细胞(RGCs)的丢失。我们选用45~50d幼年豚鼠为实验对象,采用腹腔内注射谷氨酸钠的方式造模,应用HE染色方法观察结果显示,按3g/kg的剂量,连续给予谷氨酸钠7d,再存活10d时,神经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视网膜损伤适中,可作为损伤模型组。另外,实验采用幼年豚鼠谷氨酸中等毒性损伤模型(3g/kg/d,i.p., 连续7d),给予预防性腹腔注射bFGF(800U/kg/d)。免疫组化检测证实,谷氨酸损伤幼年豚鼠视网膜节细胞层抗凋亡基因bcl-2较少表达,视网膜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促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增强,生长抑素(SOM)的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GCL)和内核层(INL),但该部位前突触标志物突触小泡蛋白则表达较弱。腹腔注射bFGF后,上述改变被逆转。说明bFGF可通过调节幼年豚鼠视网膜SYP 、SOM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对过量谷氨酸钠引起的幼年豚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在胚胎学研究中常需制作含早胚的小鼠子宫石蜡切片。文献中对其制作方法的介绍比较简单,初学者难以掌握。我们以含早胚的孕6d小鼠子宫为例,对其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 ishemia brain damage,HIBD)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突触质量的影响.方法取7日龄Wistar仔鼠80只,采用抽签法将每窝仔鼠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C组).实验组鼠在乙醚麻醉下行颈前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总动脉,1号手术线结扎,保温2 h后,放入含8%氧气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容器内2 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该血管,不结扎也不低氧处理.从生后7 d到2个月(成年)分8个时段对额叶皮质的发育,采用形态学和形态计量法的方法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实验组6 h~7 d各组可见神经元、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间隙变大,神经元胞质内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嵴模糊,RER肿胀脱颗粒,核皱缩不规则甚至溶解,神经元突起比假手术组稀疏.脑损伤后仔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的密度显著降低(P<0.05,P<0.01),突触的体视学参数,表面积密度和面数密度降低,突触后膜致密层变薄(P<0.05,P<0.01).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大鼠发育期间额叶皮质中突触的质量,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密度的影响,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