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即刻至术后60 d).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114例垂体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的临床资料,记录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本组114例垂体瘤患者行内镜经鼻蝶窦手术,肿瘤全切89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4例,其中死亡3例.28例患者出现11种短期并发症,同时出现4种并发症的患者4例,同时出现3种并发症的患者8例,同时出现2种并发症的患者13例,仅有一种并发症的患者3例.结论 内镜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短期并发症与肿瘤本身的特点(生长方向、是否侵袭性等)有关,与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特殊手术器械有关.需要经历较长的学习平台期.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常见老年性痴呆,主要由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生腔隙性梗死或其他原因的多发性梗死,导致脑室扩大、皮质萎缩,逐渐出现皮质及皮质下痴呆,脑血管病后记忆功能明显衰退以及至少一项认知功能减弱.临床表现包括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及行为精神症状等.随着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VD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尤其重要.针灸治疗VD具有多环节、多水平、多途径的优点,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正逐渐被人们接受[1].现将近年有关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体针刘翼程等[2]探讨针刺对VD患者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症状的影响.主要选取百会透四神聪、人中、风池(双)、曲池(双)、足三里(双)、绝骨(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颅脑MRI各项指标、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ADL)、精神状态速析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前均进行影像学和血液内分泌激素检查,术后随访0.51年。结果在内镜辅助下,肿瘤全部切除41例(70.7%),大部分切除11例(19.0%),小部分切除6例(10.3%),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内镜辅助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创伤小,临床疗效显著。手术过程中认真操作和科学处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2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持续治疗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变化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 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 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电针联合自拟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n=66)和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n=72)。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5%VS 83.3%),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VS 19.4%、3.0%VS 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术后2例轻度面瘫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康复;对照组术后5例面瘫患者,随访期间有3例明显恢复,3例听力障碍患者1例明显恢复。两组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皮下积液以及颅内感染在出院前均治愈,均未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行微血管减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68例(76.4%),明显缓解7例(7.8%);术后随访1~4年,治愈77例(86.5%),显效5例(5.6%),有效4例(4.5%),无效3例(3.4%)。手术并发症:术后出现小脑血肿2例,严重脑水肿2例,听力障碍1例,皮下积液3例,头痛头晕4例。结论良好的手术疗效与典型的临床症状,较短的病程,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以及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密切相关。术中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充分松解粘连,实施有效的减压,严格保护面听神经,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施远  龙勇  曾春  石海平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4,(12):1617-16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PHI)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治措施.方法 对476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糖、凝血功能、血压、血肿部位、血肿类型、血肿体积、是否合并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HI 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19)以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08)为影响创伤后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HI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按照GOS评分,恢复良好47例,轻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SAH密切相关;伤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动态复查CT、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PHI,首次CT扫描后4小时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PHI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桃叶珊瑚苷(AU)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活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将U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U低浓度组、AU中浓度组、AU高浓度组、Y-27632组、AU高浓度+Y-27632组。细胞计数器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1、ROCK2表达。构建GBM裸鼠模型,随机分为裸鼠对照组、AU组、Y-27632组、AU+Y-27632组,测量肿瘤质量与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 GBM细胞活力随着AU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选择U87作为后续实验细胞,选择10、25、50μmol/L浓度作为AU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AU低、中、高浓度组和Y-27632组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RhoA、ROCK1、ROCK2表达显著下降,凋亡率、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高浓度AU和Y-27632组共同处理的细胞变化更显著(P<0.05)。AU和Y-27632均能抑制移植瘤质量和体积,降低RhoA/ROC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P<0.05)。[结论] AU能抑制GBM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EMT,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学习、记忆能力等方面的障碍。VD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VD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及急性和慢性低氧性脑病等脑血管病引起的,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VD的主要原因[1]。西医治疗VD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涉及药物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