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医药卫生   29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硬膜下积液治疗经验。 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7例硬膜下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鉴别积液是否为血性,将患者分为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9例)和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例)。根据积液是否为血性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其疗法。 结果9例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接受钻孔外引流手术,8例积液消退,另外1例无效,之后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后治愈。非血性硬膜下积液患者中14例接受硬膜下腹腔分流,12例有效,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愈;2例术前合并脑积水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均有效;另外2例最初接受积液外引流,无效,之后行硬膜下腹腔分流后积液消退。 结论对于硬膜下积液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积液是否为血性,是否合并脑积水。血性积液采取钻孔外引流,非血性积液采取硬膜下腹腔分流,合并脑积水的积液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方式,给予个体化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知识点模块网格化构建带教模型,观察其在肾内科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肾内科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肾内科病房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精心挑选相关知识点,以理论为支撑点,以服务于实习带教工作为靶目标,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临床的关联性,最终形成网格化的诊治分 析模型。将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为切入点,设定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肾病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临床知识必须掌握点,从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几方面来培养实习生的诊疗思维,并通过知识点来关联疾病的诊治,从而帮助他们在有限的肾内科实习期间尽可能掌握肾内科临床知识。结果 本研究开展一年以来,对于来肾内科轮转的51 名实习生进行了模块网格化模型训练,实习生普遍反映该模型有很好的学习效果,让他们了解了肾内科临床重点,并能和理论学习的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开阔了实习生的诊疗视野,也便于对其他科知识点的学习。结论 基于知识点模块网格化,构建模型在肾内科实习生中有很好的带教作用,学生接受肾内科知识点的记忆增强,并能进一步推广到内科其他内容的实习带教中。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实践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新理念的有益探索。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探讨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同时,结合科研新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2004年和2005年本校女教职工妇科查体结果的分析,发现女教职工中未被识别的疾病与致病因子,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过两年查体结果的分析比较,进一步说明高校女教职工定期进行妇科查体的必要性。方法收集、整理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妇科查体结果,并对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进行分析、比较,查找原因。结果两年的查体结果表明,2005年各年龄段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较2004年低,经卡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女教职工实施定期的妇科查体,对及旱发现妇科疾病、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保障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监测的苇要指标,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存在贫血、酸中毒、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液透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等因素,对HbA1c的测定会造成影响.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仅受血浆蛋白的影响,几乎不受血红蛋白和EPO治疗等以上因素的影响,且对短时间内的血糖变化更为敏感.将GSP作为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糖监测指标可能比HbA1c更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肠道癌肿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胃癌患者及20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high Treg细胞、CD4^+T细胞及CD4^+ CTLA-4^+T细胞。结果:胃癌组、结肠癌组与健康献血者比较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细胞、CD4^+CD25^+high Treg细胞及CD4^+CTLA-4^+T细胞显著增多,CD4^+T细胞显著减少;胃癌、结肠癌患者之间其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CD4^+CD25^+high Treg细胞、CD4^+T细胞及CD4^+CTLA-4^+T细胞无显著差异。结论:胃肠道癌肿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显著高于健康献血者,这可能与胃肠道癌肿患者的免疫抑制和肿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8.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伤科的疑难病。近些年来,由于某些疾病的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及随意使用激素以致诱发本病,因而发病率大为升高。自1984年以来我们用马氏秘方骨丸治疗本病,以行气通络,活血止痛,扶正解毒为治法。内治方药为骨丸3号(含有血竭,石菖蒲等药)。  相似文献   
9.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端骨折28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多发伤22例(53.7%),陈旧性骨折6例(14.6%),翻修手术1例。新鲜骨折均采用关节面切开复位、干骺端闭合复位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陈旧性骨折及翻修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单侧LISS手术时间平均87.2min。全部病例随访13~21个月,平均16个月。3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平均于术后21.3周(19~24周)行植骨术,植骨术后22.3周(18~24周)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8周(12~25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提拉复位装置断裂1例,工具断裂1例,螺钉未能按计划置入2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1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败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4°~95.6°。术后1年HSS评分平均88.4分(58~98分),其中优2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LISS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女工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进而为健康监护工作筛选敏感指标。我们对某市氯碱厂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的作业女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某市氯碱厂电解、氯氢、包装工段的女职工 ,经详细询问职业史、既往史 ,并全面进行体格检查后 ,选择无心、肺、胸廓器质性疾患 ,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无吸烟史者共 65人作为接触组 ;另选取不接触尘、毒危害 ,并排除上述疾患的某服装厂作业女工共 5 0人为对照组。接触组与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工龄差异无显著性。1.2 仪器和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