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6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自凝固新型骨修复材料。[方法]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与rhBMP-2/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制备出rhBMP-2/PLGA微球/CPC复合人工骨。探讨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貌、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及反映材料体外降解速度的指标一体外降解液Ca、P浓度变化,测定复合材料rhBMP乏的释药速度及体外诱导MSCs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与单纯CPC-rhBMP-2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抗压强度下降明显。体外降解速度及体外释药明显提高,释放的rhBMP-2具有骨诱导活性。[结论]rhBMP-2/PLGA微球/磷酸钙骨水泥新型复合人工骨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干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的可行性并对其体内外成骨分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取3月龄日本大耳白兔肩胛部皮下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细胞,于体外依次进行骨、软骨、脂肪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取第3代细胞与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于成骨诱导条件下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情况并对其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矿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单层贴壁培养细胞作为对照(n=4);两周后移植于裸鼠皮下,12周后处死动物,依次行放射学、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n=3)。结果(1)所获细胞具备骨、软骨、脂肪多向分化潜能,为多能干细胞。(2)形态学观察显示脂肪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生长状态,均匀、高密度悬浮于Ⅰ型胶原凝胶中。在体外成骨诱导条件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外基质矿化程度均显著高于单层贴壁培养细胞(P〈0.01,n=4)。(3)于裸鼠皮下移植12周后,放射学、组织学检测显示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成骨明显(n=3)。结论(1)IⅠ型胶原凝胶可显著促进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2)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复合物,脂肪干细胞-Ⅰ型胶原凝胶复合体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特别是腔隙性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对大鼠松质骨BMP、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对局部骨组织中BMP、IL -6、TNF -α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横断大鼠胸髓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 ,对脊髓损伤后 1、6周时股骨近段松质骨中BMP ,IL -6,TNF -α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脊髓损伤后 1周时TNF α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表达在 1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周时表达增强显著 (P <0 .0 5 ) ,IL -6表达在伤后 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伤后 6周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TNF -α早期增加 ,BMP和IL -6在晚期增加。BMP、IL -6、TNF -α是影响脊髓损伤后骨代谢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成骨诱导后的脂肪成体干细胞(ADASCs)在体内的成骨分化行为.方法 分离培养兔ADASCs,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标记结果.将标记的ADA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2周后与脱钙骨基质(DBM)复合,共培养7d后植入自体肌袋内.术后8周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后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大量ADASCs被标记,标记率达(82.3±8.6)%;体外标记后的ADASCs可以向成骨方向分化;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示体内有新生骨形成,切片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新生骨处有阳性细胞.结论 ADASCs经体外成骨诱导后植入体内能够继续维持成骨分化,并进一步形成新生骨.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广大医务人员常在不知情的状态下与血源性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易发生针刺伤及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也在增高,笔者通过对我院部分医师、护士的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创伤的特点与院前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代创伤的特点,提高院前救护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我科护理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对1446例现代创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现代创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44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发性损伤多见,实质为高能量损伤。结论:现代创伤多为多发伤,病情复杂严重,要求院前救护人员必须树立“早、血、氧”观念,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降低死亡率,为院内进一步救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中叶,医学界就认识到社会、心理对人类的影响,医学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从而突出社会心理在现代疾病中的作用。在一些特殊病种,心理护理往往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回顾2003年春夏之交的SARS流行。心理护理在护理和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值得我们借鉴、深思。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肺癌氩氦刀治疗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方法 采用访谈法,用自制问卷在术前对82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患者对氩氦刀知识、治疗费用、手术效果、手术效果、疾病的预后及已做氩氦刀治疗的患者比较关心。结论 肺癌患者氩氦刀治疗前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医护人员在术前访视中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9.
海上护理人员的培训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海上救护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强化战备意识教育;加强海上模拟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骨干队伍。通过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海上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治水平。正规、严格的训练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了过硬的军人素质,扩大了医院在军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上救护重症伤病员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其伤情变化的客观资料,同时也是重症伤病员后续救治的重要依据.目前,有关海上救护危重伤病员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与规范,在文献中尚无报道.为适应未来海上救护工作需要,及时、客观、准确地记录重症伤病员的护理过程,使其得到全面救治,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1],笔者参考了张恩华等[2]研究报道的未来海战中医院船重伤员72 h直接护理项目,结合海上作战伤病员伤情特点及护理工作实际,设计了海上救护重症伤病员护理记录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