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患儿女,5岁,入院前18天因发热、食欲不振,拟诊“上感”,在接受“庆大霉素”、“退热剂”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又出现呕吐、尿黄、精神不佳,故以病毒性肝炎于1985年4月3日入院。平素健康,无特殊病史。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精神萎糜;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上界第6肋间,肋下2 cm,表面光滑,质中,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白细胞7400,中性73%,淋巴25%,酸性2%,血小板8万。尿色深黄,蛋白 ,尿胆红素(?),尿胆元 。大便黄色,稀。入院后按病毒性肝炎给予肝舒乐、口服1%肌苷治疗。从入院第7天开始病情加重,体温高达39℃,呕吐、鼻衄,神志不清,很快进  相似文献   
2.
452例病毒性肝炎血清病原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高洪  胡肇绂 《江苏医药》1993,19(12):652-654
对452例病毒性肝炎患的血清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HCV、HBV、HAV和HDV感染率分别为5.75%、66.37%、35.40%和0.42%,表明该地区以HBV感染为主,HCV与HBV重叠感染普遍存在,重叠感染时HCV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在肝炎患中,慢肝患HCV感染率高于急肝患,肝炎后肝硬化居各型之首(15.15%)。  相似文献   
3.
4.
答:δ因子是1977年由意大利的Rizzetto等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在HBsAg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细胞核内发现的一种新病毒,分子量约68,000,在氯化饱中的浮密度为1.28g/cm~3,直径35~37nm,核心为δ抗原(含低分子量RNA),外被乙型肝炎病毒(HBV)的HBsAg。对热、酸、核酸酶、糖苷酶稳定,但可被碱与蛋白酶破坏。目前认为,它是一种依  相似文献   
5.
DNA探针技术是近年来新建立的应用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DNA:DNA分子杂交技术。其原理是根据HBV内含有内源性DNA多聚酶(DNAP)活性,以原HBVDNA为模板,使两条具有互补碱基顺序的DNA链在一定条件下重组形成一个双链结构,将放射性核素标记于HBV、DNA上,即为DNA探针(如~(88)P-HBV DNA,~3H-HBV DNA等)。用此探针与病人血清中HBV DNA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6.
苦参素胶囊对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对抗HBV及护肝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分层,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联合治疗组57例,拉米夫定1次100mg,1日1次口服,苦参素胶囊1次200mg,1日3次;拉米夫定组55例,仅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日1次;均连续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末各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各1次;于治疗后12个月末检测YMDD变异1次。结果①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12个月时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的YMDD变异率较拉米夫定组低,但P>0.05;②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P均>0.05,联合治疗组的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9、12个月时P均<0.05;③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复常率均较拉米夫定组高,3、6个月的差异不大,9、12个月的差异增大,但P均>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口服可以提高HBV、HBeAg的阴转率,提高HB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小儿散发性急性肝炎166例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散发性急性肝炎166例病原学分析申高洪,林厚基,严翔声为了解南京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肝)型别情况,对我院收治的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患儿的血清进行了甲、乙、丙、丁及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66例小儿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解毒颗粒口服对抗HBV及护肝作用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分层,并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58例,口服拉米夫定和扶正解毒颗粒;对照组55例,口服拉米夫定,两组连续治疗1年。结果(1)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HBV-DNA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治疗12个月的YMDD变异率较对照组低,但P>0.05;(2)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的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较对照组高(P<0.05);(3)在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治疗组的复常率均较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扶正解毒颗粒口服可以提高HBV-DNA、HBeAg的阴转率,提高HBe系统的抗原抗体转换率,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两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两年,每3~6个月进行HBVDNA、ALT及HbeAg检测,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67例HBeAg阳性CHB患者(替比夫定组33例、阿德福韦酯34例),治疗12和24个月范围,其HBVDNA不可测,ALT复常以及12个月范围HBeAg血清转换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24个月范围替比夫定组患者HBeAg血清转换为42.4%(14/33)高于阿德福韦酯组17.6%(6/34)(P<0.05),且两组安全性良好。结论:替比夫定较阿德福韦酯具有更显著抗病毒疗效。两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