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式引流术(VSD)在四肢创伤合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四肢创伤并骨外露或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进行骨折内或外固定,彻底清创、植皮缝合等处理后分别给予传统常规治疗和VSD治疗,并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8.7±6.5)d、植皮所需平均时间(12.3±2.5)d、植皮成活率(96.9%)、创面愈合率(96.9%)和感染率(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8.5±5.7)d、(7.4±1.2)d、75.0%、71.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创伤并皮肤软组织大面积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且具有即时清除创面、改善创面局部微循环、加快促进创面愈合等优点,是治疗四肢创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不同分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Ⅰ型29例,Ⅱ型22例,Ⅲ型23例)采用PFNA-Ⅱ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结果:74例病例均获得12~36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分别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4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优(90~100分)37例,良(80~89分)30例,中(70~79分)5例,差(小于70分)2例。结论:PFNA-Ⅱ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空心加压螺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透视方法.方法 21 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均在普通手术床及C 臂电视X 线机监视定位下施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术后1 d 及30 d 后X 线片复查,未出现空心螺钉穿出股骨颈外的状况,均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用此法定位能显示正确的患髋正侧位X 线影像,保证空心螺钉能准确地固定入股骨颈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心肺功能差,体质弱及合并糖尿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局麻下经皮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按黄公怡关节功能标准疗效评定,优15例,良25例,差0例。结论该方法具有适应证广,对患者损伤小,治疗时间短,恢复快,愈合率高,病残率低,住院时间短,社会效益好的特点,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外固定组和常规组患者各32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固定组则使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外固定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等指标水平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外固定组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在骨折治疗方面有显著疗效,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必须在创伤外科的工作实践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不同分型的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部位分型:头下型骨折72例,头颈型26例,基底型20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118例患者获得12个月~24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分别对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畸形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优(90~100分)71例,良(80~89分)30例,中(70~79分)15例,差(小于70分)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或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保守治疗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率高,其治疗方法现已逐渐趋向于内固定治疗。但无论是应用DHS、LCP还是PFNA固定,能否在术中获得准确的正、侧位X线影像,从而判断内固定物是否在骨髓腔内成为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常规的手术体位为牵引状态下的仰卧体位,如牵引手术床使用不当,给术中透视及穿针都造成困难。我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在侧卧位下对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9.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胫骨前内侧紧贴皮肤,易造成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撞击、车轮碾压等,可引起胫腓骨同一平面的横形、短斜形或粉碎形骨折。由于直接暴力需通过皮肤作用于骨骼,因此常合并软组织损伤,成为开放性骨折。我科2001年2月-2008年9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不同类型胫腓骨折,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踝部骨折临床较常见,外踝骨折可单独发生或合并内踝、后踝骨折及韧带损伤,而且外旋造成外踝斜形或螺旋型骨折居多。针对这种情况,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称为斜形张力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