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以及痴呆、抑郁、社交恐惧等非运动症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特征是长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PD和T2DM有共同发病机制,如IR、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甲基乙二醛大量累积、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T2DM患者发生PD的风险增加。治疗T2DM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具有神经修复和保护功能,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的潜在药物。同时,治疗PD的药物,如溴隐亭、左旋多巴也会影响糖代谢及胰岛素分泌。本文旨在概述PD与T2DM的相关机制,同时总结两者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83例健康对照者(NC组)、72例单纯T2DM患者(CHD-组)、71例T2DM合并CHD患者(CHD+组)ABCA1219位点的多态基因型。结果在NC组、CHD-组、CHD+组中,KK基因型分布为19.3%、16.7%、4.2%;CHD+组与NC组、CHD-组KK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2%、38.9%、31.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浆HDL-C水平显著高于RR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R219K基因多态性可能相关于T2DM并发的CHD。  相似文献   
3.
田利民  罗长旭 《河北医药》1993,15(4):207-208
我院自1992年3月~1992年10月对52例胆囊结石患者应用德国WOLF经皮胆镜进行经皮胆囊取石术(简称PCLT)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41例。年龄26~68岁,平均47岁。无症状(隐性)胆囊结石14例,有症状(主要为胆源性消化不良)胆囊结石38例。术前均经B-us和OCG明确诊断。OCG显示胆囊功能良好(正常显影,脂餐  相似文献   
4.
胆总管结石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笔者总结了1992~1996年间经CT检查,手术证实的48例胆总管下段结石,重点分析了CT征象及CT征象与结石成份之间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83岁。上腹部疼痛40例,黄疸30例,恶心呕吐30例,发热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胰岛的损伤及内吗啡肽(EMs)对这种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8只,体质量200~300 g,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Wistar大鼠胰岛,双硫腙(DyTZ)染色鉴定,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刺激实验检测胰岛生物活性.四唑蓝(MTT)分析不同浓度的H2O2对胰岛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射频导入参棘软膏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门诊女性黄
褐斑64 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2 例。对照组病人口服氨甲环酸250 mg /次,2 次/d; 谷胱
甘肽400 mg /次,3 次/d,服用16wk。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敏专家射频导入参棘软膏,1 次/wk,共治疗
16 次。取两组病人治疗时间点第4、8、12、16wk 进行疗效标准判定及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
( MASI) 评分。同时记录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疗程结束后以问卷方式调查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各观察时间点第4、8、12、16wk 总有效率分别为15.63%、46.88%、59.38%、84.38%和12.50%、
21.88%、44.00%、62.50%。治疗组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 治疗组治疗16wk 后平均
MASI 评分明显下降至6.15±3.25分,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射频导入参棘软膏联合
口服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良好,方法简单,病人耐受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布加综合征是肝静脉开口或其以上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征。其病理类型复杂,手术风险大,治疗及护理棘手。2003年9月5日我科收治1例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给予腔——房搭桥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V1)-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JAK1STAT3信号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方酸二丁酯(dibutyl cubic acid,SADBE)诱导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分为正常组、SADBE组和TRPV1敲除组。检测小鼠皮肤厚度、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免疫荧光和FISH染色检测抗体角蛋白(KRT14)、TRPV1和GRPR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鼠划痕数的相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ACD模型小鼠脊髓中TRPV1-GRPR-JAK1STAT3信号的表达。结果 :SADBE诱导的小鼠ACD模型中,在第3―7天引起了长时间的皮肤瘙痒。小鼠血清IgE水平升高,脾脏重量增加,表皮增厚;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50例GD患者在确诊时用放射放射法测定血清IL-1、IL-2、IL-6、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的水平。25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组IL-2的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IL-1、IL-6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②TT3、TT4水平升高,IL-2水平的下降与TT3、TT4水平的升高呈直线负相关;TT3、TT4水平升高,IL-1、IL-6水平的升高与TT3、TT4水平的升高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GD患者血清IL-1、IL-2、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GD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