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及以上常住户口居民共40 053人,血糖检测6 319人,通过入户询问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0.71%(标化患病率为7.22%),男性粗患病率为12.21%(标化患病率为8.03%),女性粗患病率为9.62%(标化患病率为6.7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高血脂是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单纯性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随着时间推移继续快速上升,应加强健康教育,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控制肥胖、血脂异常和预防高血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统管理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4-2013年甲、戊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甲、戊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4-2013年网络直报的甲、戊肝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区共报告甲肝病例230例、戊肝病例747例,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6052/10万、5.1435/10万;甲、戊肝的发病周期性和季节性不明显,均为散发;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甲肝和戊肝的男女比分别为1.5∶1、1.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肝的多发人群为青年(25~岁和35~岁组比例较高,分别占12.61%和12.17%),戊肝以青壮年和中老年人发病居多,25~79岁的共计占88.89%。职业方面,甲肝和戊肝均以离退休人员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多。结论本区的甲、戊肝发病总体比较平稳,维持在比较低的发病率水平。今后要加强重点年龄段和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钟微  黄佩贞  甘标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40-1542
评估窝沟封闭健康教育效果,为儿童窝沟封闭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海珠区24所小学.在抽中的各小学二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学生和家长参加问卷调查.结果 944名家长和955名学生参加此次问卷调查,大部分被调查家长(98.62%)听完讲座后有所收获或收获很大,94.39%的家长能够了解窝沟封闭的必要性,77.97%的家长表示会带孩子做窝沟封闭,家长和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6.10%和84.84%.对学生而言,学校教师和社区医生在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口腔医生/护士(x2=28.739,P<0.01);对家长而言,学校老师的讲座效果明显差于其他授课教师(口腔医生/护士、社区医生),在窝沟封闭必要性认识和是否会带孩子去做窝沟封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7.469,34.47,P值均<0.01).结论 窝沟封闭健康教育应根据授课对象类型,合理选择授课教师;社区医生开展窝沟封闭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登革热病例增长迅猛,实验室诊断对登革热防控意义重大。对目前登革热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综述,概括为两大类:病原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前者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及核酸检测;后者包括针对抗原抗体的6种不同检测方法:NS1抗原检测、IgM抗体检测、IgG抗体检测、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免疫斑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的适合范围及利弊进行分析,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实现快速准确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接种状况并评价其保护效果。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0岁常住人群,对其HepB接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描述其接种和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保护效果。结果 366名调查对象有HepB接种史为86.61%,HBV感染率为20.77%,其中有接种史者感染率为13.56%,无接种史者感染率为67.35%。按年龄进行分层后,HepB总保护率(PR)为93.3%。接种剂次越多PR越高,且接种率≥70%后接种率水平与PR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儿童接种HepB对HBV感染有很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评价其在在霍乱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2013年每月从珠江海珠区沿岸6个河水监测点、6个河涌及养殖场污水监测点、2个市场海水产品监测点采集珠江水、污水及市售海水产品等外环境霍乱监测样本,利用LAMP技术进行检测,以传统分离培养法作对照,并对LAMP技术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试验。结果共采集403份样本,荧光LAMP法共检出8份霍乱孤菌阳性,分离培养法检出6份霍乱孤菌阳性,经统计学分析,LAMP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LAMP法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49%;LAMP法对霍乱弧菌的检测限可达2.88×102CFU/mL,符合率为99.50%。结论 LAMP技术对霍乱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对基层疾控部门及临床实验室霍乱疫情的监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居民,对基本情况、甲肝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甲肝、乙肝、丙肝及戊肝血清学指标。结果共调查597人,全区1~59岁人群抗-HAV标化流行率77.3%,HBV标化流行率40.6%,抗-HCV流行率为0,抗-HEV标化流行率8.2%;抗-HAV和HBV流行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抗-HAV、HBV和抗-HEV标化流行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炎存在混合感染,两型混合感染占27.0%,3型混合感染占4.2%。HBVM模式有10种,以单抗-HBs阳性最多(47.1%),其次为5项全阴(22.5%)。结论海珠区1~59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的主要类型是HAV和HBV,应继续加强对甲、乙型肝炎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政府启动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对控制麻疹疫情的效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法定传染病大疫情报告系统收集麻疹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效能.结果 海珠区2005-2011年麻疹发病1 368例,4-8月为高发季节;病例以外来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82.6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总病例数88.30%;2005-2007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7年升至顶峰(发病率高达48.26/10万).区政府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后,2007-2011年发病率逐年下降,2011年发病率迅速降至0.20/10万,且≥15岁成人组和<8月龄组人群逐渐成为麻疹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人群免疫空白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因素.政府近年采取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取得显著效果.为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应继续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重点强化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推进成人MV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监测,控制医院内感染和开展预防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female entertainment workers,FEWs)安全套使用情况,探讨影响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最近一个月使用安全套的可能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同时采集5mL静脉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名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3.5%。梅毒筛查阳性率为1%(2/200),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50%的FEWs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只有24.9%的FEWs最近一个月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知识宣教且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者,其安全套使用率也高。结论广州市海珠区FEWs的安全套使用率与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在今后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特征的FEWs来开展安全性行为宣教,推广100%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201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作者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在38种杂志上发表论文127篇,其中核心期刊占15.7%,被引频次超过1次的论文占66.7%;发表论文最多的杂志是《中国卫生检验杂志》和《职业与健康》,占26.0%,论文主要专业是疾病预防控制,占34.6%;论文负责人年龄以30~39岁组为主,占63.0%;学历以本科为主,占83.5%;职称以中级职称为主,占45.7%。5年间,有61.7%的专业人员发表过1篇以上论文。结论几年来,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心的业务骨干;今后应加强中心学术带头人队伍的培养,采取相应措施,激励机制和制度制约有机配合,使中心的学术论文从数量和质量上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