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在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adults,D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4月在本院采用非截骨THA治疗CroweⅢ、Ⅳ型成人DDH患者26例(29髋)的病人进行手术疗效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测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随访.[结果]截至随访终点,共24例(26髋)获得随访,随访0.5 ~4.5年,平均24个月.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5 ~4.0 cm(平均3.2cm),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1.0 cm(平均0.35 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1分(35 ~79)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0分(78 ~96)分.[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采用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使用非截骨THA治疗CroweⅢ、Ⅳ型成人DDH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手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生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可引入以"体察苦难、体验苦难"为内容的苦难教学,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扭转社会上对从医人员的偏见和不满,有助于塑造医学生体恤苦难的伦理情怀,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从医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1由来与意义 导气针法原为“五乱”病证而设。《灵枢·五乱》将气乱于心、肺、肠胃、臂胫、头的病证称为“五乱”,认为其发生乃由气之逆乱所致,而非邪气的亢盛或正气的不足,故不用补泻针法,而另设“导气”针法,以引导逆乱之气恢复常态。其原文谓“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节置换的病例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如假体无菌性松动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公认其原因是假体在正常使用中大量金属微粒引起炎性反应的结果。而对于假体无菌性松动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众说纷纭,该篇综述将对可能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争论焦点,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医患沟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沟通是肿瘤学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清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教育学生在肿瘤治疗的各个环节上学会真诚有效地与患者沟通,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争取获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主动不均匀沉降技术治疗早中期内翻性KOA的手术效果。方法 10例(10膝)明确诊断为早中期内翻性KOA患者,先给予腓骨中上段截骨,再切除长度1.5-2cm,然后通过加压钢板对骨折断端进行人为牵拉固定。通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X线观察术前术后关节间隙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6(平均4.3)个月,VAS、KSS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优良8膝(80%)。X线测量短期临床影像改善9膝(60%)。结论通过主动不均匀沉降腓骨截骨,在原有不均匀沉降基础上通过力学原理恢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不干扰膝关节内在稳定性,可以更加有效缓解KOA所致的疼痛,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胫骨高位截骨内固定、人工膝关节置换等骨科大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本组采用THA治疗成人DDH患者33例(36髋)的患者进行手术疗效分析,术前术后肢体长度测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截至随访终点,共30例(32髋)获得随访,随访0.5-4.0年,平均22个月。术前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5-4.0cm(平均2.8cm),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别为0.0-1.0cm(平均0.25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36-78分),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9分(78-95分)。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采用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使用THA治疗成人DDH患者的手术效果稳定,手术技术具有可重复性,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正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骨伤科于2018年5月25日诊断足背腱鞘囊肿合并游离体1例,以开放性小切口给予切除,疗效满意,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患者陈某,男性,61岁。因无意中发现右足背包块4月入院,无咳嗽、潮热、盗汗等其它不适。入院查体:右足背可见一约2×3 cm大小包块,质韧,包膜完整,活动性可,压痛(+),无红肿,皮温正常,右足及右踝关节活动尚可。入院时血沉12 mm/h,ASO、RF、CRP正常,结核抗体金标法(-),肿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