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安脱达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125例尘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疫苗(安脱达),记录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合并用药评分,同时计算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脱敏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哮喘症状明显改善,合并用药计分明显减少。80.0%(100/125)的哮喘患儿伴发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1年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23.2%的患儿因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在治疗第26周末自行停用合并药物,第52周末随访病情,哮喘复发率为10.3%(3/29)。125例患儿总计接受免疫治疗注射2676次,43例患儿出现100例次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100/2676),14例患儿出现23例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0.9%(23/2676),未出现致死性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化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在规范化操作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反复喘息婴幼儿血清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方便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住院反复喘息患儿54例,年龄均在3岁以下,按哮喘预测指数分3组,预测指数阳性组(A组)、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22例,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22例,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患儿入院当日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CD3+)、B淋巴细胞(CD19+),T辅助性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性淋巴细胞(CD3+、CD8+)的水平。结果 A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7例,占总数的77.27%;B组共22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3例,占总数的13.63%;C组共10例,淋巴细胞免疫分型异常者1例,占总数的11.11%。 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喘息婴幼儿,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衡,而哮喘预测指数阴性组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核心蛋白聚糖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4组:(1)阴性对照组;(2)100 ng/ml核心蛋白聚糖组;(3)10 ng/ml TGF-β1组;(4)100 ng/ml核心蛋白聚糖和10ng/ml TGF-β1组.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ERK、PI3K、Smad_3的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snail mRNA的表达情况,逆转录-PCR检测淋巴细胞增长因子1(LEF-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组ERK(1.11 ±0.09:0.47 ±0.07)、PI3K(14.79 ±1.02:2.48 ±0.06)、Smad_3(0.95 ±0.02:0.08 ±0.01)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snail(2.59±0.70:1.02±0.13)、LEF-1(1.85 ±0.08:0.30 ±0.11)的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β-catenin(1.46 ±0.20:0.49±0.05)的最明显增高;(2)单纯核心蛋白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所得结果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核心蛋白聚糖和TGF-β1共同刺激组与TGF-β1组相比,ERK(0.58 ±0.08)的磷酸化水平及snail mRNA(1.24 ±0.03)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PI3K(15.84 ±1.64),Smad_3(0.90 ±0.04)的磷酸化水平,LEF-1的mRNA(1.64 ±0.07)、β-catenin(1.42±0.09)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可能是通过阻止ERK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核心蛋白聚糖是蛋白聚糖家族中的一员,富含亮氨酸.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它可以调节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功能十分活跃.前几年对核心蛋白聚糖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卜,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核心蛋广1聚糖在调节细胞凋亡中也起重要作用,它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肾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除了以上作用外,由于核心蛋门聚糖由人体自身产生,其免疫原性低,可能在疾病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基因启动子区,对NOS2 启动子序列进行鉴定并分析其活性;探索重组法国梧桐花粉过敏原2(rPla a2)对人NOS2 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PCR 扩增、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DNA 连接酶连接、大肠杆菌转化等方法将NOS2 基因启动子区克隆至pGL3-Basic 载体上,将所构建重组报告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T)细胞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该重组报告质粒启动子活性及检测rPla a2 对人NOS2 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rPla a2 对人NOS2 基因mRNA 水平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含有NOS2 启动子的重组报告质粒,与对照(pGL3-Basic) 组相比,含NOS2 启动子区的重组质粒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与不加刺激(NOS2)组相比,加入rPla a2 刺激后含NOS2 启动子区的重组报告质粒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增高,加入rPla a2 刺激后NOS2 mRNA 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rPla a2 可增强人NOS2 基因启动子活性,并增加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组; 10 μg/L TGF-β1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加10 μg/L TGF-β1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波形蛋白、钙黏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nai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波形蛋白和snail mRNA表达上调,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增高;2.单纯核心蛋白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核心蛋白聚糖和TGF-β1共同刺激组与TGF-β1组比较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下调,钙黏蛋白表达上调, ERK磷酸水平降低.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EMT,核心蛋白聚糖对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布。方法回顾分析94例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耐药性分布进行总结。结果94例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21例,男女比例3.47∶1。1岁以内患者58例,占61.7%。冬春季节多发,占65.9%。临床发热者50例,中等度发热为主。青霉素耐药患者89例,占95%,红霉素耐药51例,占54%,苯唑西林耐药10例,占11%,万古霉素、呋西地酸、替考拉宁及利福平均敏感。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发病者多见于1岁以内患儿,与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相比,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较轻,万古霉素、呋西地酸、替考拉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诸留珍  王进雅  葛蕾  陆璐  丁玲 《安徽医药》2012,16(11):1612-1614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早期临床特征,普通病例与重症型病例进行比较。方法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岁,普通型主要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热,皮疹;重症型病例入院后仍有持续高热3-5d(70%),热峰多在39.0℃以上、皮疹稀少(63.3%)、精神萎靡及嗜睡或哭闹(75%)、肢体抖动或肌阵挛(86.6%)、呕吐(58.3%)、反复抽搐(5%)、神经系统阳性体征(25%)、血白细胞升高(66.2%)和血糖升高(58.3%),以上所述是早期诊断手足口病重症型病例的重要临床表现及检测指标。对以上特征进行比较,普通型与重症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抗病毒、甘露醇和甘油果糖、静脉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早期治疗,仅1例进展为危重型,患儿无一例死亡,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重症倾向,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能有效阻止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