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围神经损伤后 ,不仅局部有病变 ,中枢神经元也发生一系列变化。神经元的变性坏死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伤者年龄有密切联系。胚胎期哺乳动物高位轴突损伤后 ,脊髓神经元接近 10 0 %死亡 ,成年动物轴突损伤后其脊髓神经元的病死率也在 3 0 %~ 10 0 %。临床上某些情况下 ,患者不得不保守治疗以待二期手术 ,而神经功能的恢复则有赖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完整 ,但神经元几乎不能再生 ,因此 ,神经元的保护研究尤其重要。现就近年来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研究 ,扼要综述如下。1 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索逆向运输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鉴于整体观念、治未病与复方用药似乎并非是中医药学所独有,辨证施治也因为其作用非特异性而不被很多人所重视。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念,在对中西医药学整体观念、治未病与复方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他们却确有不同,是由于二者的不同认识方法所决定与形成的。辨证施治——状态分析与处理是一种"多因素非线性分析与处理"的认识方法,不同于西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与处理",是中医药学的最大特色与优势。转变科学观念,充分认识辨证施治在认识方法上的科学性与重要性,正确处理中西医药学关系,以促进中西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与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一种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方法 选用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及效应器构建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并用于293细胞、PK15细胞受温度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 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对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和控制,温度调控范围-20~ 60 ℃,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范围0%~20%,氧气浓度调控范围0%~100%;湿度调控范围室温湿度至98%.采用该实验平台观察不同温度对293细胞、PK15细胞影响时发现,在10 ℃和20 ℃时,细胞出现胞体皱缩、突起变长等特征,细胞停止增殖.结论 该多功能医学实验平台可调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用于细胞低温保存等移植相关实验.  相似文献   
4.
分离提纯牛α晶体蛋白促大鼠RGCs生长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α-crystallin)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生长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RGCs,Thy1.1免疫荧光法鉴定RGCs并进行纯度检测,不同浓度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10^-7、10^-6、10^-5、10^-4 g/L)加入后,于3、12h、1、2d和3d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RGCs形态学变化;计突起数目和轴突长度并与正常对照组、鼠α晶体蛋白组(10^-4 g/L)进行比较。结果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组(10^-4 g/L和10^-5 g/L)RGCs突起数目及轴突长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牛α晶体蛋白10^-4 g/L与鼠α晶体蛋白组(10^-4 g/L)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分离提纯的牛α晶体蛋白(10^-4 g/L)能够促进RGCs生长,与鼠α晶体蛋白(10^-4 g/L)比较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凋亡规律。方法:65只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高速弹丸震荡伤组(震荡伤组)和功能伤组,震荡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大腿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应用DNA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定性定量检测。结果:震荡伤组伤后2周运动神经元数明显减少,伤后1,2周,可见TUNEL阳性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DNA电泳出现凋亡梯形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峰,震荡伤组伤后1,2周,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0.6%和26.4%,切割伤组仅在4周时有少量阳性运动神经元,结论:与切割伤组比较,震荡伤组细胞凋亡发生早,数量多,凋亡是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一氧化氮(carbon monoxide,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及在细胞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65只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高速弹丸震荡伤组(震荡伤组)和切割伤组。震荡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大腿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切割伤组在同一致伤水平切断坐骨神经。行腰段脊髓细胞凋亡定性定量检测、Bcl-2和Bax表达半定量分析、脊髓NO含量和NOS活性检测。结果:震荡伤组伤后1,2周可见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阳性运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伤后3d,1,2周脊髓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伤后1dBcl-2高表达,伤后3dBax高表达。结论:震荡伤组细胞凋亡发生早、数量多,NO和NOS及Bcl-2、Bax表达变化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hitosan-collagenbiologicaldressing,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EGF和bF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A和CCBD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测定伤后3、7、14、21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创面组织EGF、bFGF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CCBDA、B组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B组伤后3d和7d时EGF和bFGF的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EGF和bFGF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创面敷料及其对愈合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面愈合是创伤后机体功能康复的进程,因此加快创面愈合研究尤为重要,其中对创面敷料的研制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对传统敷料,合成敷料、异体组织创面覆盖物、人造生物敷料、组织工程创面覆盖物及它们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作一综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壳聚糖胶原生物敷料(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在创面愈合中的意义。方法 壳聚糖与鼠尾胶原分别按1:9和1:1配成敷料原液并制成CCBD A和CCBD B。以单纯胶原敷料组和自然愈合组作对照。结果 CCBD A、B组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CCBD B组伤后3、7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程度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程度小于其他各组。结论 CCBD对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有促愈合作用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促愈机制与使用CCBD后创面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减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α-crystallin(α晶体蛋白)对RGCs保护性作用研究并进行定位研究的基础上,对α-crystallin与其他细胞之间的作用相比较,以期揭示α-crystallin与RGCs作用的本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大鼠巨噬细胞、大鼠心肌细胞以及传代培养的ECV细胞株、293细胞细胞株、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应用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α-crystallin与多种细胞的作用.结果 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发现α晶体蛋白在3种细胞中有阳性免疫沉积物出现在细胞膜上,其对照组阴性;3种细胞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阳性免疫沉积物出现在细胞浆、细胞核中.结论 α晶体蛋白不是特异性与RGCs发生作用,它是广泛存在的生物学效应物质.α晶体蛋白具有sHSP的抗应激损伤特性,对于不表达内源性α晶体蛋白的同时又是抗损伤能力较弱的RGCs,可通过增加外源性α晶体蛋白达到有效保护RGCs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