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探讨住院病人中成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状况及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对1997年2月至199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炎等病人用ELISA法检测抗HEV IgM,并分析其中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检测1858例病人,阳性228例,阳性率为12.27%,均诊断戊型肝炎(HE)病人.重叠感染者较多见.HE病人中,青壮年占77.36%.HE病人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食欲下降.单纯HE预后较好,肝功能复常时间较短;年龄大者肝功能复常时间较长,老年人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认为临床住院病人中HEV感染者并不少见,年龄大和重叠感染是导致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上呼吸道感染(URI)和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之间的关系,已被流行病学和病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但据作者们所知尚无描述鼻咽炎对正常婴儿影响的报告。为阐明轻度URI对睡眠状态和睡眠呼吸暂停的影响,作者们对新生的挛生婴儿进行了182次多导描记研究。所有被试者都经过全面的物理检查和神经科检查,排除了先天  相似文献   
3.
在以基因工程方法实现大肠杆菌表达外源重组人VEGF的基础上,应用制备性SDS—PAGE从包含体中分离纯化了这一因子。纯化蛋白在含有氧化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肝素的缓冲液中复性,复性后的VEGF蛋白成为同源双体,经Miles方法检测,证明可提高血管通透性,具有生物活性。这一研究为制备具有生理与病理意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枢性呼吸衰竭并反复自主呼吸停止的抢救与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总结抢救4例中枢性呼吸衰竭并自主呼吸停止的治疗经验.结果 1例左小脑半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中枢性呼吸衰竭自主呼吸反复停止14 d抢救成功,半年后生活自理.1例基底节丘脑出血术后反复出现呼吸停止3 d抢救存活,6个月后呈植物状态.1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2例手术证实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56.3岁,平均病程3.8年,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间歇性跛行,腰后伸试验阳性是最具有诊断价值的体征,CT检查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采用半椎板切除,侧隐窝潜行扩大术,既可保证神经根的充分减压又可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下肢放射痛的迅速缓解是手术效果良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入院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8例,血肿未扩大组13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22.6%.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 h内,尤其3 h内共发生34例,占血肿扩大组89.5%(34/38);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缩压水平和血肿密度是否均匀两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存在继续出血可能,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收缩压水平、入院GCS评分及甘露醇早期的不合理应用与血肿扩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金传兵  王贵春  姚亮 《安徽医药》2017,21(9):1623-1625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颅骨缺损修补的86例患者,其中44例为手工塑型钛网(手工塑型组),42例为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2.3±7.1) min vs (126.9±9.3) min,(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钛钉使用数量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1±1.2)个 vs (11.9±1.6)个,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8%,手工塑型组共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P<0.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塑型满意度明显高于手工塑型组(97.6% vs 72.7%,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由于术前已预塑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工作量,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了塑型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法在顽固性呃逆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并与同期收治的54例采取西医治疗的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针灸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而采取西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针灸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不仅能够对患者病症进行准确的诊断,同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