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狗的体外游离等长支气管段平滑肌在不同条件下的收缩反应,以确定细胞因子白介素(IL)-lβ影响气道平滑肌功能的机制。 静脉麻醉下迅速取出杂种狗的肺叶放入氧合的Krebs-Henseleit液中,将支气管制成长8mm直径4~6mm环状段,去掉其疏松结缔组织,悬入37℃ Krebs-Henseleit液中,持续充入95%O_2、5%CO_2的混合气体,使pH7.4,PCO_2 38mmHg,PO_2>500mmHg。将支气管环下端固定于容器底部,上端联接张力传感器上。调整静止张力为4g,测量静息张力与张力峰值之差作为收  相似文献   
2.
胸腔镜在胸、肺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王聪聪,倪殿涛综述张文钦审校本文重点描述胸腔镜(Thoracoscope)在当今胸、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简述胸腔镜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与预防。一、适应证胸腔镜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反复发作的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评估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及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DP)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567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乳腺IDP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96个病灶,以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为诊断标准,比较DBT、DM及超声检查对乳腺IDP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DBT较DM、超声较DBT、超声较DM对IDP的检出率(60.6%vs44.7%;99.0%vs 60.6%;99.0%vs 44.7%)及诊断符合率(51.3%vs 39.4%;80.2%vs 51.3%;80.2%vs 39.4%)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DP及致密型乳腺组织中IDP的检出及影像学征象,超声为首选检查,但DBT作为一种新兴的DM技术同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王聪聪,戚好文,李焕章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西安710032)5-HT是一种神经内分泌介质,我们采用5-HT羟色胺抗体(5-HTab)和β型-5-羟色胺独持型抗体(5-HTabαβ)对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评估健康中国人右心室心肌长轴应力参数范围,以及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磁共振扫描的10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4±15.3)岁,10岁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每组20人,应用德国SiemensVerio3.0TMR自由进动稳态序列采集右心室电影序列图像,实施组织追踪技术获取右室长轴应力及应力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纳入标准:无先天性或者获得性心脏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全身性疾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正常。结果整体长轴应力峰值(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为(-24.2±4.6)%,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5.3)%vs (-23.5±3.6)%,P>0.05];整体长轴应力峰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长轴收缩期应力率(GLS S')为-1.6±0.6(1/s),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6(1/s) vs-1.5±0.7(1/s),P>0.05)];长轴舒张期应力率(GLS D')为1.3±0.4(1/s),女性与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3(1/s) vs 1.4±0.4(1/s),P>0.05];长轴收缩期应力率(GLSD')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长轴舒张期应力率(GLS D')与年龄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心脏磁共振Tissue tracking可以有效且可重复性获取右心室心肌应力参数,健康中国人右心室心肌长轴应力及应力率与年龄性别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右心室长轴心肌应力及应力率正常参数可以为临床右心室心脏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12-2015-06作者医院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均完成相应影像学检查,并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17项)分为并发抑郁组30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0例(HAMD评分7分),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脑卒中部位、合并慢性疾病)和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的差异。另选取健康对照20名,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变化。结果 (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间临床资料和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抑郁组血清CD4~+水平为(40.90±7.01)%,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9.90±7.62)%和未并发抑郁组的(45.73±8.23)%(均P0.05);并发抑郁组血清CD8~+水平为(27.27±8.29)%,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1.50±5.04)%(P0.05);健康对照组、未并发抑郁组、并发抑郁组血清CD4~+/CD8~+水平分别为2.45±0.69、2.01±0.75和1.60±0.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这种免疫失衡主要表现在辅助T淋巴细胞CD4~+降低。  相似文献   
7.
时光之河缓缓流淌,你终于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知道冬天是弟弟你最难熬、最危险的季节。看着严冬慢慢过去,我松了一口气,熬过冬天就意味着又可以多陪你一年。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破伤风病情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89年至1997年收治的50例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15例;最早发病时间3天,最迟15天,<7天发病者40例,占80%;>7天者发病10例,占20%。50例均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的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关节治疗(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和关节置换,如何选择存在争议。目的:收集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12月)、Pubmed(1980年1月至2013年12月)、Embas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cience(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Springer(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CNKI(1994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1982至2013年)等数据库中关于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保留关节与关节置换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Software (CM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计320例患者(165例行保留关节治疗,155例行关节置换治疗),均为英文文献,经改良的Jadad评分判定均为高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Constant平均值为55.9(95%CI:50.7-61.1,P〈0.001),保留关节治疗组的Constant评分值高于关节置换组(P〈0.01)。研究的异质性显著(I2=88%,Q统计量=107.6,Q=13,P〈0.001),在Meta分析时肩关节Constant评分值随着男女性别比增长、肱骨结节骨吸收率增加而下降。提示保留关节肱骨近端移位3,4部分骨折患者治疗后期可较关节置换得到较高的Constant评分值。此外年龄、骨折类型、性别比和并发症发生率是影响Constant值的显著因子。鉴于研究的异质性和方差,需要有更多更好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0.
针刺刺激客观化测量包括针刺操作(针灸针的运动形式、力度等)的客观化测量和机体(腧穴)对针刺刺激反应的客观化测量,是循证针灸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针刺手法的客观化测量是一直以来针灸研究的难点问题。美国科学家近年研发的针刺传感器(acusensor)可以测量针刺人体腧穴时的手法信息,获得提插、捻转的数据与曲线;国内学者研发的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ATP-1及SYF-1可以测量提插、捻转和摆动,还有助于测量复合针灸手法,但针刺需要在传感器上进行。在机体(腧穴)针刺反应测量方面,简要介绍了针刺局部超声检测和功能性磁共振检测。由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对针刺刺激客观化测量的技术与方法的现状了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