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和不合并完全性房宣传导阻滞(CAVB)病人141例近期和远期预后,以现有CAVB组近期充血性心力衰竭、低血压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无CAVB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AVB是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而与远期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2.
近 3a来 ,我科对 40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应用依姆多治疗 ,连用 4周 ,通过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含量及心电图的变化、2 4h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 ,对其疗效、副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 根据 1979年ISFC/WHO命名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 ,选择了 40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病人 ,其中男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6岁~ 70岁 ,平均年龄 5 6 .37岁。且具备下列条件[2 ] :①胸痛发作有明确的劳力或情绪诱因 ;②发作的持续时间和程度相对固定 ;③疼痛可经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迅速缓解 ;…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冠状动脉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例冠心病患者的26处冠状动脉病变植入四种不同类型的冠脉内支架。植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8枚、Gianturco-Rubin型支架8枚、Multi-Link型支架8枚、NIR-stent2枚。支架植入成功率100%,均无残留狭窄。2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随访1~18个月,有2例再发心绞痛,其中1例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认为根据不同病变选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是保证支架植入成功的重要环节,植入后用耐高压球囊进一步扩张可减少支架植入后的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用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37例顽固性心动过速,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3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例,心房扑动(AF)2例。除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次手术失败外,全部手术成功。发生右股部血肿1例,其余均无并发症出现。随访4~11月,2例AVRT者复发SVT,行二次RFCA术治疗均成功。表明RFCA术为目前治疗顽固心动过速最安全和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切割球囊导管对 12例冠心病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5 4± 6 )岁的 15支冠状动脉进行扩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 91.7% (11/ 12例 ) ,病变成功率为 93.3% (14/ 15支 )。未出现死亡、急性 Q波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86± 7) %降至术后的 (2 8± 9) %。术后随访 1~ 10个月 ,有 2例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再狭窄。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哪些需要药物治疗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对 β受体阻滞剂疗效较佳 ,我们对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的患者即刻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10min后重复倾斜试验 ,试验后均给予服用 β受体阻滞剂 ,观察疗效。1 资料与方法 :选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所门诊及住院晕厥患者 ,病史 2个月~ 5 0年 (平均为 10年 ) ,晕厥发生 1~ 30次 ,平均 5次。经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检查结果阳性并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者 80例 ,男 30例 ,女 5 0例 ,年龄 2 4~ 78(38 6± 4 6 )岁。所有均无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7.
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频率快时可诱发心力衰竭.心绞痛、休克,部分患者可因用药不当,致心脏停搏而危及生命。此时,急诊行射频消融术可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抢救2例危重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单用阿司匹林100~150mg/d),B组68组(阿司匹林100mg/d加LMWH75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观察终点为7d内发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管重建术、大出血、死亡及复合终点。结果:再发心绞痛B组(7.35%)明显低于A组(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急性心肌梗死B组(0.00%)亦明显低于A组(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死亡及需紧急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若将上述两项终点作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后,B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无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研究显示LMWH治疗UAP的按期疗效满意,可降低UAP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需紧急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养活心绞痛再发,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介入手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手术血管穿刺成功率及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190例心律失常介入手术中行血管穿刺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股动、静脉穿刺成功率为100%,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53%,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93%。②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7.85%)较股静脉组(0.42%)、颈内静脉组(0.15%)、锁骨下静脉组(0.22%)为高(P<0.05)。③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静脉组、颈内静脉组、锁骨下静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经皮股动脉穿刺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大多数经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经验,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90例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6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385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45例.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成功率为98.4%,复发率为1.3%,并发症发生率为3.5%.其中AVRT成功率为98.7%,AVNRT成功率为99.6%,IVT成功率为98.0%.结论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