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ver past years,it had been believed thatfunctions of astroglias(AS)were merely structuralsupport,neuronal nutrition or processing of exces-sive neurotransmitters or ions.It has recently beenreported that AS is not only involved in the con-ductance and integration of ion messages,and thetransmission,reaction and release of informationsubstances,but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cross-talk”among neurons[1,2].The relationshipbetweenthe AS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has been at-tracting att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置惰性宫内节育器(IUD)能否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罗湖医院生殖中心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因子宫内膜薄放弃新鲜移植,拟解冻周期移植时按常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厚度无改善的患者65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6 mm,解冻周期时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雌激素补充、促排卵及阴道用枸橼酸西地那非等,子宫内膜厚度无改善,宫腔镜排除宫腔内器质性病变后放置惰性IUD 3个月,然后取环。上环前后分别B超监测:①检查子宫内膜厚度;②子宫内膜血流情况(即内膜血流、内膜下血流是否存在)。结果上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但子宫内膜血流明显改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短期放置惰性IUD可能能够改善此类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达到妊娠的目的,为改善此类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内源性激活神经干细胞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自身激活 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缺血后自身的神经干细胞有大量的增殖分化[1,2],说明神经干细胞可能参与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Zhang等通过建立沙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的室管膜下层(SVZ)、海马颗粒细胞层(DG)、嗅球以及梗死灶周边皮质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发现7 d后在梗死同侧脑SVZ出现神经干细胞增殖高峰,14 d达最高,而DG区则无增殖,且14 d后远离梗死区的嗅球有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增殖,但28 d后,标记Brdu阳性细胞大量减少,说明脑缺血只引起短暂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Zhang认为是脑缺血损伤的应急保护反应[3].  相似文献   
4.
<正>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常见原因。其外科手术治疗技术难度高,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血管内成形及支架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首选方法。我科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3例,短期疗效好,现报告如下。2011年4月~2012年6  相似文献   
5.
邹红艳  王细林  吴方贵  彭南妮 《海南医学》2013,24(10):1443-1445
目的探讨移植后7d雌激素水平下降及其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后能否改善其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09年1~11月及2010年1~11月共772个IVF-ET或卵胞浆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周期,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长方案。其中2009年399个周期移植后7d不补充戊酸雌二醇作为对照组,2010年373个周期作为实验组,移植7d后常规检测E2,与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天的E2比值;将对照组399个周期与实验组373个周期均按E2下降的幅度分为A组(51%~100%)、B组(31%~50%)、C组(10%~30%)和D组(<10%),然后实验组A、B组补充戊酸雌二醇3mg/d,C、D组补充戊酸雌二醇6mg/d,对照组则不补充,比较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获卵数和胚胎移植日内膜厚度。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其各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两组即E2大幅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内分析,D组,即E2下降幅度最大组流产率显著增加(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间及各亚组间获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E2下降及其幅度与获卵数、ET日的内膜厚度不相关,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外源补充戊酸雌二醇对改善临床妊娠率意义不大;(2)E2水平大幅度下降,流产率增加,补充外源性E2对此有改善;(3)服用戊酸雌二醇组未见畸形率增加,其在孕早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海马胆固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胆固醇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而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活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 本资料用相对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大鼠海马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多周期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应用3种不同剂型黄体酮行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670个IVF或ICSI助孕周期4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行不同的黄体支持分为黄体酮油剂组(A组)、黄体酮阴道栓剂组(B组)和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组(C组).比较3组在不同的助孕周期(第2、第3、第4和第5周期及以上)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多周期IVF/ICSI助孕时,在第2、3周期中,C组多胎妊娠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在第4周期和第5周期及以上时,C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和B组(P<0.05);各组的异位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6例发生了局部的变态反应,其中1例为严重的局部变态反应,其余两组无全身及局部的不良反应;3组阴道少量流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多周期IVF/ICSI助孕,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比肌内注射黄体酮油剂及黄体酮阴道栓剂用于黄体支持具有免受针剂治疗的痛苦,不良反应小,使用更加方便,临床效果相对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对突触可塑性的调控规律.方法取健康初生、幼年和成年大鼠各10只,每只取脑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海马CA1区的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38免疫反应产物强度;HE染色法显示神经元胞体.结果初生大鼠海马CA1区中神经元大量存在,但S100、GFAP和P38表达均少,幼鼠的表达增加,但仍显著少于成鼠的表达(P<0.01).结论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与突触出现时间、突触数目增加及功能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雌性和雄性成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侧脑室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和梗死皮质周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的差异性.方法雌性和雄性成年大鼠各16只,制作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后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海马齿状回SGZ、SVZ和梗死皮质周边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HP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性大鼠SGZ、SVZ及梗死周边区域BrdU阳性细胞在缺血再灌注3 d开始增加,7 d达到高峰,11d后开始下降,18 d进一步减少.而雌性大鼠则是3 d开始增加,7 d明显增加,11d达到高峰,18 d才开始减少,且各时间点雌性大鼠的BrdU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雄性大鼠.结论脑缺血再灌注雌雄成年大鼠均有NSC增殖,雌性大鼠NSC增殖较雄性大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N - Methyl- D- 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NSC)激活的作用。方法 将4 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大鼠均采用传统线栓法作成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K- 80 1,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鼠脑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及梗死皮质周边区注射后第3、7、11、18天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数。结果 对照组大鼠Brdu、Nestin阳性细胞7d在SGZ出现一小高峰,然后迅速下降,11d阳性细胞甚少,梗死皮质周边区更少;而实验组Brdu、Nestin阳性细胞3d在SVZ明显表达,7~11d在SGZ区达高峰,并可持续至18d,同样梗死皮质区Brdu、Nestin阳性细胞7~18d表达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 1)。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在脑缺血后,能促进NSC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