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联合Barthel指数对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86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5例,发生率为56.5%,脑卒中后症状重、ADL差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后症状和ADL差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眩晕是患者常见的主诉,据统计在眩晕患者中约有56%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BPPV),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以往BPPV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组胺类药物、血管扩张剂和镇静剂等,但疗效欠佳,Epley基于管石理论(canalolithiasis),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近年来日趋年轻化,我国报道的青年卒中占全部卒中的13.44%。血细胞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选择血细胞计数作为判断青年脑梗塞病情的一项辅助目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6岁.因"头痛10 d"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逐渐出现头痛,尤以坐位或立位时明显加重,行走时常以手托其后枕部,卧位后头痛减轻,间断呕吐.无发热,无外伤、腰椎穿刺及手术史.既往健康.意识清,语言流利,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颈强直,克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6.
颅内感染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以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最为常见,且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相似,因此,及时、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在病变的早期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酶活性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 rotein,CRP)便可以发生明显变化,可作为几种不同类型脑膜炎(结脑、病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9.43±1.74)、(6.27±1.27)、(3.21±1.4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1±1.23)、(8.83±1.39)、(6.52±1.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别为(54.10±1.28)、(69.30±1.71)、(75.33±1.4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31±1.82)、(58.32±1.66)、(67.23±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0岁,工人,中学文化程度.因记忆力减退1周于2009年4月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规律用药.否认糖尿病、吸烟、饮酒及药物滥用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疾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68/102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表情淡漠,记忆力减退,以近事记忆力减退为著,不能回忆起前日晚进食的食物名称.计算力减退,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实验模型对研究帕金森病(PD)的发病和治疗是尤其必要的。自从发现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能在人类诱发PD以来,人们对其神经毒性作了大量研究。MPTP及其有效成分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从而发挥其诱导PD的毒性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MPTP/MPP+诱导的PD实验模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MPTP/MPP+诱导的PD实验模型已广泛地用于PD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