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胰腺胰岛素样表皮生长因子-1(IGF-1)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组大鼠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穿心莲内酯低剂量组[100mg/(kg·d)]、高剂量组[200mg/(kg·d)]3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给药2周后,断尾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胰岛素样表皮生长因子-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胰岛明显减少,胰腺IGF-1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穿心莲内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糖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随药物浓度升高胰腺IGF-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G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纤维化肝脏枯否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PDTC组大鼠在给CCl4的同时给予PDTC灌胃。HE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ED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p65在正常肝组织中少量表达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纤维化模型组肝组织可见程度不等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表达,主要分布于纤维化区、肝窦区、血管壁,部分胆管细胞、变性肝细胞也可见阳性染色,阳性细胞数从第1周末就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DTC组阳性细胞明显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减少(P0.05);ED2表达在正常对照组沿肝血窦少量散在分布,纤维化模型组阳性信号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在肝实质内也有少量分布,阳性信号随着实验的进程呈递增趋势,且阳性细胞胞浆丰富、体积变大,外形为星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PDTC组阳性细胞数明显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组血浆ALT和肝组织MDA、Hyp含量从第1周末起明显增高,ALT和MDA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但第6周末仍高于正常对照组,Hyp含量呈递增趋势;PDTC组ALT、MDA、Hyp比同期纤维化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NF-κB是纤维化肝脏枯否细胞活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
水飞蓟宾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飞蓟宾(silybinin)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抗肝维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纤维化模型组(n=33)和水飞蓟宾治疗组(n=32),后两组各自再随机分为1周、2周、4周、6周组.纤维化模型组以CCl4造成化学性肝损伤;水飞蓟宾治疗组注射CCl4的同时以水飞蓟宾50 mg/(kg*d)灌胃.各组动物(也包括正常对照组)按设计分别于给药后1周、2周、4周、6周末,在乙醚麻醉、无菌无热源条件下,行腹主动脉采血和肝组织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用Western-blot和原位杂交方法 检测各组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测定各组血浆内毒素(ET)含量,同时也测定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纤维化模型组和水飞蓟宾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升高,且ET含量升高先于CTGF;与纤维化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治疗组肝脏病理学损伤性改变有明显的减轻,血浆ET、ALT水平以及肝组织MDA、Hyp含量均有显著的降低,CTGF表达也明显的下调. 结论 水飞蓟宾可有效地改善实验性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探求疾病本质的学科。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学,掌握患病机体异常的功能及代谢变化,为学习临床各科知识奠定理论基础。近几年来病理学学科相关研究及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方案及授课方式已经略显滞后,因此,如何与时俱进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以适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位病理学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多年课堂教学体会,从使用课堂语言艺术,紧密结合临床及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就如何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鼠肝星状细胞分离与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经济易行的分离与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的方法,为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条件。方法:采用离体循环酶液灌注法对成年大鼠的肝脏进行消化,经两种密度的Nycodenze密度梯度液高速离心(20000r/min)和细胞悬液低速离心(40×g)去杂质后得到肝星状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抗单染色法鉴定肝星状细胞的纯度。结果:肝星状细胞的得率为(3.6±0.1)×10^7/肝,肝星状细胞存活率为(92.8±0.8)%,对培养24h的肝星状细胞行desmin和GFAP共同鉴定DAB显色,细胞阳性率为(96.2±0.5)%。结论:本改良法在保证大鼠肝星状细胞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细胞纯度,有利于对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及肝纤维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库普弗细胞在纤维化肝脏中的表达、分布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经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植物油混合液造模成功。苏木素-伊红染色,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赖氏法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水平,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D2的表达。结果肝脏纤维化组ALT、MDA、Hy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ET含量呈上升趋势。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D2阳性信号在健康对照组沿肝血窦少量散在分布,纤维化模型组阳性信号明显增多(P〈0.05),主要分布在增生的纤维组织及纤维间隔,在肝实质内也有少量分布,阳性信号随着实验的进程呈递增趋势,且阳性细胞胞质丰富、体积变大,外形为星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结论库普弗细胞活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蛋白在肝脏的表达,探讨TLR4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常规HE染色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和血浆内毒素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检测α-SMA观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作用2周时,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开始明显增多(P0.01);模型组各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呈梯度上升(P0.01),且与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Cl4作用1周后肝组织TLR4的表达即明显增强(P0.01),4周时和6周时有所下降(与2周组相比,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4阳性细胞包括枯否细胞、活化的HSCs及少量的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TLR4的改变可能在肝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过程中内毒素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模型形成时经大鼠腹主动脉采血,产色基质偶氮法鲎试剂定量测定血浆内毒素,取肝左叶行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评价肝纤维化程度,Western-blot检测CTGF在肝脏的表达.结果: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第2周血浆内毒素含量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CTGF的含量第4周明显升高(P<0.05),之后两者均渐进性升高且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1).结论:在四氯化碳制作的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能是导致肝脏CTGF高表达进而促进肝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病理学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显得至关重要。文章从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自身特点的角度出发,本着提高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探讨病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