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男,13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3年,发热半月入院。体格检查:T38.3~C,脉搏116次/min,BP106/61mmHg(1mmHg=0.133kPa),贫血面貌,睑结膜苍白,皮肤和黏膜未发现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骨右缘第2~3肋间扪及全期震颤,心率116次/min,律齐,P2亢进,第2~3肋间闻及3-4级连续性杂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选15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瓣下隔膜的关系,室水平分流特点,主动脉瓣下隔膜引起狭窄的程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1)室水平分流频谱为收缩及舒张期连续性左向右分流.(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程度与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呈正相关性(0.001<P<0.002 5).(3)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数据组比术中实际值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具有较高且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的患者30例,术中均用TEE再次准确定位及测量ASD,确定ASD类型、大小及边缘长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并在TEE监视指导下进行封堵;术后3~5 d随访.比较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缺损大小与所选封堵器型号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TEE和TTE所测量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型号的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和0.808 (P<0.05);TEE所测量ASD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的型号相关性更好.结论 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相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能够对ASD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对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选择更加精准,同时在术中指导监视封堵的全程,评价封堵术后的即刻效果,对经胸小切口封堵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 1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心房、右室明显扩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左房内径较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左房内未见肺静脉分支开口,4支肺静脉分支于左房后方形成一共同肺静脉干,按不同引流途径与右房连接.其中,心上型6例,心内型9例,心下型1例.均伴不同程度的房间隔缺损或/和卵圆孔未闭及其他心脏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对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做出定性诊断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代谢综合征(M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资料,按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MS组(30例)和MS+心房颤动组(30例),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超声心动图常规指标及左心室GL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S组及MS+心房颤动组的左心房内径(LAD)[(3.90±0.54)、(4.30±0.36)比(3.44±0.49)c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9±0.29)、(4.83±0.40)比(4.51±0.36)cm,P0.05]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06.16±14.45)、(108.21±19.01)比(93.23±12.66)g/m2,P0.05]均明显增大;3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MS组及MS+心房颤动组左心室GLS峰值明显减低[(-18.20±2.84)%、(-15.06±3.09)%比(-24.35±1.99)%,均P0.05],以MS+心房颤动组为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房颤动、肥胖及心室率与GLS呈负相关(分别B=-3.793、-3.770、-0.903,均P0.05)。结论 MS患者存在左心室纵向收缩功能受损,心房颤动、肥胖及心室率增快加重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CBAV)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CBAV的发展规律及超声心动图对CBAV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5年1月27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CBAV的超声表现.结果 279例确诊CBAV患者中,前后位144例、左右位70例、斜位65例;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狭窄者64例(31~50岁组占44%,>50岁组占55%),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关闭不全49例(31~50岁组占43%,>50岁组占57%);升主动脉扩张者49例,主动脉夹层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5例.结论 CBAV的主动脉瓣血流动力学障碍与患者年龄、瓣叶的钙化程度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对CBA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5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仪器确诊的OSAHS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组,另匹配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测量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分析比较各组间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中度、重度组OSAHS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OSAHS患者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值速度(S')和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较正常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腔心右心室基部横径(RVD)、右心室面积变化率(FAC)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在各组间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度、重度OSAHS患者在右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存在右心室心肌功能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敏感检测出亚临床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比较少见,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可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故而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应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组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部经临床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股静脉Seldinger穿刺技术,对3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1例左侧大腿软组织恶性肿瘤包绕股静脉的患者行经皮穿刺IVCF置入术。结果4例股静脉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部位无血肿、血栓及气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IVCF均一次成功置于肾静脉汇入口水平下方约1 cm下腔静脉内,滤器形态良好,无移位和损伤下腔静脉管壁,血流通过滤器顺畅。术后4例患者成功经溶栓或手术进一步治疗,无肺动脉栓塞发生和其它并发症出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IVCF置入术安全、有效预防PE,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