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0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对207例下肢动脉硬化件闭塞症行介入治疗,统计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泛大西洋介入协会(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对重要脏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207例,介入手术成功190例.17例失败,其中13例为介入操作失败、4例死于术后重要脏器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穿刺点出血12例、假性动脉瘤4例、消化道出血2例、动脉破裂6例、脑梗塞8例、急性心衰9例、呼衰13例、肾衰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5例和蓝趾综合征1例.在本组患者的TASC分型中,股腘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9.84%(51/128),高于主髂型的18.99%(15/79)(P<0.05);患有糖尿病以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重要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66%(13/47)和24.49%(12/49),高于无合并症患者的5%(2/40)(P<0.05).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中操作不当、病变类型复杂及合并糖尿病和冠心病有关,术前注意合并症的处理及术中选择合理治疗方式、缩短手术时间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小肠破裂97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97例。结果治愈95例,死亡2例。主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2例,肠粘连5例,感染性休克1例,肠瘘1例。认为外伤后腹痛,腹膜炎体征及腹腔穿刺阳性仍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和X-CT检查不仅可用于进一步验证诊断,而且重复B超检查还可用于动态观察,术中详细探本是预防漏诊的重要措施。单纯修补和小肠部分切除仍是常用的术式。彻底的冲洗与引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胆囊腹腔镜切除术的可行性和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和分析对于急性发作时间在3d之内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结果对于发作3d之内的患者,可以用腹腔镜来完成胆囊切除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3.33%);平均手术时间73min(51~90min);术后住院时间4.2d(3~5d)。结论急性胆囊炎发病在3d之内的患者,可以用腹腔镜完成,该术风险小,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分析21例肝外胆管手术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中,发生于胆囊切除术的10例,胆总管探查术后的6例,胆肠内引流术后的5例。处理方法:采用原有烟卷和乳胶管继续引流的14例,及时更换引流管继续引流4例,再手术的3例为引流失败1例,拔除引流后发生胆漏1例和胆总管损伤。认为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所致的组织结构难以识别或不能识别,手术者技术及经验有限是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保持引流的通畅和发现弥漫性腹膜炎时立即手术是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胆石性胰腺炎(SGP)手术治疗的若干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GP的临床资料,讨论胰腺包膜和后腹膜的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程度、胰床引流方式等问题.结果胆囊切除35例,胆总管探查16 例;行有限的和彻底的坏死组织清除分别为24例和5例.死亡5例,出院时有胰瘘2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胰腺包膜和后腹膜具有局限化和限制性的双重作用,坏死组织清除的程度和胰床引流的方式取决于病变有无局限化和病程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实验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ANP组和奥曲肽组.ANP模型以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液(0.1 mg/100 g体重)复制.奥曲肽组为ANP模型建立后30 min经股静脉注射奥曲肽0.9μg/100 g体重.假手术组为胆胰管逆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ANP诱导术后3 h、6 h血清TNF-α、IL-6、IL-10、血清淀粉酶、腹水量、胰腺大体和组织学的病理改变.结果 (1)ANP组3 h、6 h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P < 0.01),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01).(2)奥曲肽组血清淀粉酶、IL-6、IL-10和胰腺组织学评分与ANP组比较无差异,但ANP后3 h、6 h血清TNF-α水平降低(P < 0.01),6 h时的腹水量较ANP组减少(P < 0.05).结论奥曲肽降低了ANP时血清TNF-α水平,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8.
在直肠肿瘤的治疗中.免气腹腹腔镜辅助手术在保留了腔镜手术优点的同时,避免了CO2气腹对全身的影响,降低了手术与麻醉的风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7年以来利用前腹壁提升器,在悬吊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了15例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胆石症的处理因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是否伴有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而有所不同.非胆道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否行早期确定性手术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6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2例。2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