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歆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19-2220,2216
<正>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以及心肌发育停止而引起的以心室内壁异常粗大交错的肌小梁和深隐窝为特征的基因异常相关性遗传性心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黏附、激活、释放相关因子并聚集,同时激活凝血瀑布,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闭塞,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症状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on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 NSTEMI)和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的一系列临床病征。ACS的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栓治疗和早期介入治疗。其中抗栓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促纤溶三方面[1,2],特别是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ACS治疗的基石。随着 ACS 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药不断出现及联合应用,临床也出现了不可乐观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及联合用药安全性的问题,因此,在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同时,如何面对出血风险,增加ACS患者临床净效益变得十分重要[3,4]。规范ACS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无疑是临床工作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ACS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研究进展及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探讨做一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是指普通心电图不能发现的需经特殊的心电信号处理技术才能记录的T波形态、幅度、极性在微伏级水平发生的规律变化,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心肌细胞复极的非均一性、离子通道异常和交感活性增加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女,59岁,主因阵发性胸闷、胸痛、气短3天入院。胸部闷痛持续时间较长1~5小时不等,并向双肩背部放射,伴大汗。查体:BP 14.7/10.7kPa,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低钝,A_2>P_2。ECG示:窦性心律,V_1~V_4呈病理性Q波,S—T抬高0.05~0.45mV,S—T Ⅱ、Ⅲ、avF水平压低0.1~0.3mV。入院后查心肌酶LDH1018U/L,AST 386U/L,CPK 1174U/L、CPK—MB 20U/L,α—HBDH 985U/L均明显高于正常。临床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给予吸氧、扩冠、抗凝、止痛、预防心律失常等治疗(因发病时间大于12小时,故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病情逐渐平稳。于入院后第3天晚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当时查体:BP 16/10 kPa,神志清,言语不利,颈软,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巴氏征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竞争压力的加剧,冠心病与抑郁症均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两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到2020年抑郁症在发达国家的致残疾病种类中将居第二位(在心脏系统疾病之后)。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症也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明娩增高,两者相互影响。抑郁症患者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是普通人群的2.5倍以上。明确两者共同的发生机制将有助于疾病的防治,本文就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相互影响及治疗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NSTEMI组 44例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组 10 6例。详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冠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左心室功能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NSTEMI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有陈旧心肌梗死和 (或 )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多于STEMI组 ,其冠脉多支病变、严重不完全闭塞病变多见 ,但其左心室功能优于STEMI组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和侧支循环建立在NSTEMI患者的心脏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因劳累后胸闷、憋气3年,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 d入院.人院时查体血压110/70 mmHg,头颅无异常:两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9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左侧肢体肌力Ⅱ级,左侧Babinski征(+).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各导联T波普遍低平或倒置.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5岁。因劳累后胸闷、憋气3年,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d入院。入院时查体:血压110/70mmHg,头颅无异常;两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9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力Ⅱ级,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它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病理解剖学改变、心电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均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不尽相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歆月  张颖轩 《医学综述》2009,15(21):3288-3290
他汀类药物具有肯定的降血脂作用,已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用药。大量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多效的非调脂作用如抗炎作用、改善内皮功能、改善心室重塑、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益,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致残率。但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不利影响,他汀类药物能否常规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还有待循证医学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