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3D)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7例典型关节外伤病人,分析螺旋CT轴位表现及进行MPR和3D后的表现,并将三者进行对照。结果:轴位CT对显示关节骨与软组织由细小病变较好,但对水平面内关节面的改变可能估计不足。MPR和3D有助于弥补轴位CT的不足,较全面评价关节内外的损伤改变,显示多发粉碎性骨折的三维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更加全面、直观地显示关节损伤性改变,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在诊断大前庭导水管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侧轴位CT多平面重组(MPR)在大前庭导水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18例35耳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患者的MPR图像,利用原始图像获取对称性轴位和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最大显示MPR图像,测量两种图像中前庭导水管中段的管径大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单侧轴位前庭导水管最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等于或大于在前庭导水管最大显示MPR图像上测量的结果,其中6耳测量结果相同,4耳相差0.1mm,13耳相差0.2mm,12耳≥0.3mm,用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轴位MPR最大显示图像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对前庭导水管扩大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 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61例胸痛三联检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辐射的有效剂量。结果120kV组与100kV组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辐射剂量的对比中,120kV组的辐射剂量大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两种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无影响,并且应用100kV 管电压扫描可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e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肺部少见疾病,1958年由Rosen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国外文献报道400余例,国内仅40多例[1~5].本院首次诊断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工作中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结果1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中,9例为局灶型,2例为弥漫型;6例位于纵隔,3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团块,其中7例15个病灶密度均匀,4例4个病灶伴点条状钙化;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9例病理为透明血管型呈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病灶轻度强化,1例混合型病灶呈明显强化。结论CT可以反映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理特点,透明血管型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前庭导水管的CT表现及多平面重组在诊断该病中的价值。方法18例大前庭导水管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扫描的轴位扫描,经后处理获得MPR图像。结果在18位患者中17例为双侧和1例单侧扩大,扩大的导水管呈三种形态:裂隙状(6耳)、三角形(27耳)及囊袋状(2耳),其内缘均显示与前庭(19耳)或总脚(16耳)相通,导水管中段平均管径3.15mm;结合MPR图像可全面地显示导水管。结论CT能准确地判定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存在,MPR图像能更好的显示和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畸形。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内脏动脉瘤"于 2010年6月22日就诊.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外院超声检查显示: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前方探及一囊状无回声区,大小约为2.6 cm×2.4 cm×3.0 cm,壁上可见点片状强回声.超声多普勒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腹部CTA显示:脾动脉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近段,距起始处0.2 cm处右后壁见囊状膨出呈梨形,借助颈部与脾动脉相连,颈部内径约0.4 cm,瘤体大小约2.8 cm×2.4 cm×3.1 cm,瘤壁见弧形钙化(图1~3).诊断为迷走脾动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评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生长方式、强化方式及程度、肿瘤被覆黏膜面有无溃疡、肿瘤内部有无囊变坏死、钙化、瘤周淋巴结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按肿瘤最大径(Dmax,≥5 cm和<5 cm)分成两组并对其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GS均为单发,以胃体大弯侧多见,占60.6%(20/33),以腔外生长为主,占51.5%(17/33),肿瘤Dmax为(4.39±2.01)cm(≥5 cm者12例、<5 cm者21例)。27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卵圆形,6例呈不规则形。32例肿瘤边缘清晰,1例边缘稍模糊。10例肿瘤黏膜面可见溃疡形成,5例瘤内可见囊变坏死、6例瘤内可见钙化。25例肿瘤周围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淋巴结,多数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不规则淋巴结可见淋巴门结构。27例肿瘤行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15例呈轻中度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两组间肿瘤的形态和瘤内囊变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年龄、性别、症状、位置、生长方式、表面溃疡、钙化和瘤周淋巴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肿瘤呈轻中度均匀渐进性强化和瘤周伴有多发大小不等明显强化的淋巴结最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19例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肾上腺髓脂瘤13例,脂肪瘤及成熟畸胎瘤各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脂肪瘤样节细胞神经瘤各1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含脂肪混杂密度影。13例髓脂瘤中,11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其余2例以骨髓组织为主。其中3例内见点状钙化影,6例增强扫描髓样组织均呈轻度强化。2例脂肪瘤均表现为边缘清楚均匀一致脂肪密度影。2例成熟畸胎瘤内含有多发钙化灶、软组织及脂肪密度影,其中软组织呈轻度强化;肾上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部分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脂肪瘤样节细胞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实性部分较少,增强扫描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结论   含脂肪肾上腺良性肿瘤种类繁多,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内听道重复畸形(DIAC)的MSCT表现,并探讨MSCT对该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1年至2012年间5例(6耳)DIAC患者的CT表现,利用原始数据行内听道斜矢状位、斜冠状位,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镜(VE)重组.结果 MSCT显示6耳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上部骨管与面神经管相连,下部骨管与前庭和耳蜗相连;其中3耳骨性间隔不完整;4耳可显示蜗神经管狭窄,4耳合并前庭及外侧半规管发育不良,其中2例同时合并小耳廓畸形,1例合并小耳廓畸形、外耳道闭锁及听小骨发育不良.6耳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图像可清晰显示其双管结构及骨性分隔,VR图像可全面立体显示4耳骨性间隔及双管结构,VE可清晰显示共同内听道内口2耳内骨性分隔.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DIAC的内听道被骨性间隔分为双管状及伴发畸形,可确诊该病,结合多平面重组、VR和VE技术可立体直观显示其特征,并可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