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麦滋林—S对幽门螺旋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对胃癌高发区——浙江岱山县泥峙乡胃癌普查对象108名进行胃粘膜活检组织的幽门弯曲菌(C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学(包括Wathin-Starry(W-S)银染法)检查,并测定空腹胃液pH值,以探讨其与Cp感染的关系.尿素酶试验和W-S银染法总阳性率分别为64.8%和66.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1.6%,较非胃癌高发区同类疾病阳性率为低.快速尿素酶试验以W-S银染作为对照,其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1.7%.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胃肠起搏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胃肠起搏器治疗30例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治疗组),并与胃肠起搏空白输出机治疗组及普瑞博思治疗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检查胃电图,记录胃电频率、幅值,观察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空白组、普瑞博思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0.0%、46.6%、86.7%,治疗组和普瑞博思组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电图空腹、餐后平均频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趋向正常频率;普瑞博思组仅治疗后餐后胃电平均频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空白组胃电频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起博器治疗胃动力紊乱性疾病可改善临床症状及胃电生理的频率。  相似文献   
5.
胃电图图型与临床症状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患者的肠化与幽门螺杆菌关系初步探讨宋荣林,王杭勇,黄怀德(浙江省邮电职工医院杭州310005)随着幽门螺杆菌(HP)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对HP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但对于HP赖以生存的微...  相似文献   
7.
8.
慢性胃炎与口腔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杭勇  宋荣林 《浙江医学》1995,17(4):248-248
先前我们报道了一组慢性胃炎与口腔龋齿HP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现对其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受检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胃炎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者92例,排除罹患口腔龋齿者,男55例,女37例,年龄20~6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检查方法:行胃镜检查前嘱患者用灭菌牙签挑取口腔内牙屎(尚未形成牙垢的较疏松物质)少许,将牙签置入快速尿素酶试剂盒(批号9501141)反应孔内,5分钟观察结果,显色者为阳性。胃窦粘膜HP检测方法同前。  相似文献   
9.
2001年全国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随着人民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B超检查的进步和广泛应用 ,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根据欧美统计 ,脂肪肝发病率约占平均人口的 10 % ,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患者中约占 5 0 % ,酗酒者中约占 5 7.5 %。我国部分地区调查发现 ,发病率在 5 .2 %~ 11.4 %之间 ,约有 1/ 4的重度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并存肝纤维化 ,1.5 %~ 8.0 %发生肝硬化。酒精性肝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提高 ,嗜酒者增多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 ,据估计 ,其发病率较 2 0世纪 80年代前约增加了 3 0倍。 1995年曾举行全国酒精性肝病、肝纤…  相似文献   
10.
背景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症状和并发症,可伴有食管外表现.国外报道其与睡眠障碍有关.目的 研究GERD患者中夜间烧心、反流症状的发生率,GERD对睡眠和一些日常活动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杭州市四大医院门诊的GERD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249名GERD患者中99名患者存在夜间烧心等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43.48%);睡眠障碍者多同时有日间及夜间烧心、反流症状(69.70%);绝大多数(97.98%)每周发生2次以上夜间烧心症状,并且46.47%睡眠障碍患者烧心症状受睡眠体位的影响:睡眠障碍多表现为睡眠维持障碍(82.83%)和睡眠质量下降(69.70%).结论 在GERD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均存在夜间烧心、反流等症状,从而导致夜间睡眠障碍,并且存在残留效应严重影响次日的学习和工作,应引起重视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