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倩  王晓素 《西部中医药》2009,22(10):14-16
回顾10年来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近年来在血清纤维化、血清肝功能、免疫学等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且缺乏特异、敏感的优化指标,综合性研究欠缺。今后应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通过临床研究组织大样本科研报道,从病因病机、病理生理着手,综合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确定本病常见的症候类型及各证型的主要构成,逐步建立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规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牛磺胆酸钠浓度来制备大鼠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浓度组、3.5%浓度组和5%浓度组, 造模各组分别用1.5%、3.5%和5%牛磺胆酸钠按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制备SAP模型。术后统计各组大鼠的死亡率;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观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病理评分。结果 5%浓度组死亡率较1.5%浓度组显著升高, 血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出血和腺泡组织坏死的病理评分较1.5%浓度组和3.5%浓度组均有显著升高。结论 5%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能更好的制备SAP模型, 且更符合SAP的生理、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肝软坚方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57只,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并设普萘洛尔对照,观察各组大鼠门脉压力、脾指数、门脉血甘胆酸(CGA)、胰高糖素(PG)的变化。[结果]中药组门脉压力、脾指数、CGA及PG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软坚方可降低异常升高的门静脉压力、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门脉血中CGA、PG而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奇静脉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养阴柔肝法防治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癌为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化学、免疫 组化、生化、细胞周期动力学等观察,探讨养阴柔肝法对肝癌的防治作用。结果:1.中药组 癌前期的异型性变及成癌期的癌变程度较模型组轻,同时,其AFP阳性区、GGT阳性灶 及肝组织GGT、GST活性较低;2.中药组DNA合成期(S)细胞增多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 组。提示:养阴柔肝法对DEN诱发动物肝癌有一定的阻抑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肝细 胞DNA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运用多元分析法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胆(肝)热犯胃、气郁痰阻及脾胃气虚等5大证候群。本病以实证居多,以气滞、郁热、湿热、痰阻出现频率高;虚证以气虚为主,或郁热伤阴。结论本病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6.
养阴方预防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曲霉毒素B1致大鼠肝癌短期体内实验模型,从生化,病理形态及细胞周期动力学方面观察自拟养阴方对肝癌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养阴方能减少模型鼠肝细胞异型性增生性,降低肝组织γ-谷氨酰转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的幅度,提高血清蛋白含量,提示养阴方对肝癌前病变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可能机制为抑制细胞多静止期,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转化。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强肝软坚中药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门脉血流及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将肝炎后肝硬化及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中药强肝软坚方与西药心得安治疗,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用药前后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中药强肝软坚方在改善肝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缩小门静脉内径(PV),脾静脉内径(SV)方面与西药相仿。提示中药具有良好的保护肝功能、降低门脉压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下解胰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A组、治疗A组、模型B组、治疗B组;通过经典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并改良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肉眼大体观察各组大鼠术后表现及死亡情况,光镜下观察胰腺病理损害的改变,检测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镜下观察胰腺的病理损害显示,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较模型A组、模型B组显著减轻(P<0.01)。模型A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A组较模型A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B组较模型A组淀粉酶水平显著降低,而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B组较模型B组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均降低,其中TNF-αI、L-6有显著差异(P<0.01)。模型A组、治疗A组与对照组相比I,L-10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A组和模型B组较模型A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B组较模型B组显著升高(P<0.01)。经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水平与病理损害无相关;各组TNF-αI、L-6的变化情况一致,呈正相关,且与病理损害呈正相关;IL-10与病理损害和TNF-α无相关。结论:清下解胰方可能通过降低TNF-α与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维持高水平的动态网络平衡,阻断"瀑布样级联反应"而起到减轻胰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柔肝煎膏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煎膏治疗,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水平,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①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HA、LN、Ⅳ-C、P-Ⅲ-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②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总体健康、情绪角色、心理健康5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柔肝煎膏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