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链终末氧化酶,是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重要步骤。本文利用高分辨率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了大鼠肝、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亚单位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不停止哺乳穿刺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不停止哺乳穿刺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停止哺乳穿刺治疗乳腺脓肿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猪肺提取的抑素,作用于A549肺癌细胞株及猴肾类癌细胞株,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本提取物对A549肺癌细胞有絲分裂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猴肾类癌细胞作用不明显,说明该提取物显示了组织特异性,无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唾液酸是细胞表面成分之一,存在于细胞膜的寡糖侧链的末端,与细胞膜的表面负电荷有关。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对于临床不同病理状态的判定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正常人和患各种感染非感染疾患的人血清及脑脊液中唾液酸进行了测定。有人认为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并认为恶变细胞表面的负电性与唾液酸有关。因此有的研究者用测定肿瘤病人血清及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作为判定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98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同时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但治疗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数以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能有效的干预和拮抗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因不同疾病而以不同术式行脾切除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变化规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不同疾病不同术式脾切除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而预先结扎脾动脉组术后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增高。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前与术后(1日)白细胞数量比较变化不大,而预先结扎组较前组数量明显增高,差异显著。脾动静脉同时结扎组术前后(1日)血小板数量比较,术后明显高于术前,而预先结扎脾动脉组术前后(1日)血小板数量比较,术后显著高于术前。结论①各种原因所致脾切除只要条件允许,都应争取行预先结扎脾动脉切除脾脏。②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增加以成定论,应充分认识作好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三十年代,Dam用有机溶剂提取过的饲料喂养小鸡,3周后出现出血性疾病,他将这种被除去的脂溶性因子称为维生素K。1934年分别从紫花苜蓿和腐烂鱼肉中分离出K_1和K_2。维生素K是一类含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K_1广泛分布于绿色植物中,而K_2则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此外还  相似文献   
8.
癌患者血清唾液酸测定及紫色反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对于判定某些疾病的状态很有意义,对恶性疾病诊断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有人认为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癌细胞表面的负电性与唾液酸有关,因此有的研究者用测定肿瘤病人血液及组织中的唾液酸含量,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主要防治措施仍然是“三早”,其中早期诊断是关键,迄今为止,尚未找到可作为癌症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生化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