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患者Klotho、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河南南阳南石医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FGF21、α-Klotho、β-Klotho水平,采用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含量。观察两组骨密度(BMD)、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血清骨钙素(OC)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和Kloth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Klotho水平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D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PINP、OC和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FGF21、α-Klotho、β-Kloth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α-Klotho和β-Klotho水平与BMD、T值、PINP、OC、β-CTX、FGF21水平正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Klotho水平较低,且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水平等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收治的接受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接受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后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4±7.8)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65.8±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2.3%,并发症发生率为2.4%。结论髓芯减压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并可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评估双叶式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移植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05—2015-12间南阳市南石医院收治的8例全手套状撕脱伤患者。将腹壁下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腹壁上动脉间的血管吻合解剖学作为研究基础,进行双叶式DIEP的移植和修复治疗。主叶给予掌背创面与2~5指创面修复,副叶给予拇指创面的单独修复。结果皮瓣主叶的最大切取面积34 cm×13 cm,皮瓣副叶的最大切取面积11 cm×6 cm。术后皮瓣均成活,其中皮瓣远端表皮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个月,患手的功能恢复良好,皮瓣外观满意。拇指对关节活动度、掌功能恢复较佳。优4例(50.00%),良3例(37.50%),中1例(12.50%)。供区创面的外观较佳,一期闭合。结论双叶式DIEP的可切取面积较大,血供具有高可靠性,且供区的创伤性较小,可作为全手套状撕脱伤的常规修复术。  相似文献   
4.
5.
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治疗的41例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25.14±4.51)岁;体重(65.14±9.11)kg。根据脊髓纵裂的分型进行分组,15例PangⅠ型纵裂为A组,26例PangⅡ型纵裂为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并计算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术后对两组患者冠状位与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进行比较,评价其躯干平衡性;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1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A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分别(610.14±115.02)min、(4 001.12±1 014.33)ml、(3 951.14±1 021.55)ml,B组分别为(520.12±101.14)min、(2 701.57±1 021.45)ml、(2 565.77±880.47)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5±4.21)d和(9.14±3.0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冠状面Cobb角及矫正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两组冠状位躯干偏移距离、矢状位躯干偏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高于B组的1例(χ2=4.885,P<0.05)。结论:Ⅰ期三柱截骨矫形术用于脊柱侧凸伴脊髓纵裂的治疗,矫正率高,患者躯干稳定性好。但对于Ⅰ类纵裂患者而言,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失血量多,围术期需大量输血,且并发症风险高,安全性不及Ⅱ类患者,故在脊柱侧凸的实际治疗中,特别是对于伴Ⅰ类脊髓纵裂者,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