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心腔内占位性病变血运状况的可能性。方法常规超声发现心腔内占位性病变后,经静脉行声学造影观察其灌注效果。结果共观察了2例患者心脏占位性病变灌注情况。其中:病例1为左心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经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后见该占位病变与心肌同步出现灌注显影。提示该病变血流丰富,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病例2为左心房内占位性病变患者,造影后未见该占位性病变显影。提示该病变为无血流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血栓。结论声学造影方法可用于心内占位性病变血运状况的评估,对于判断病变的性质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70岁。于2005年1月底爬山时,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2005年2月2日患者出现眼睑水肿,迅速扩散至整个面部,伴活动后气促、呼吸困难。2月12日于当地医院就诊,按“肺原性心脏病”治疗后病情无好转,于2005年2月25入我院。查体:体温36.1℃,脉搏104次/min,血压100/60mmHg。全身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部水肿,双颊部紫红肿明显,口唇无紫绀,咽部无充血。颈部肿胀,未见颈静脉怒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减少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TOF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期手术的6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血气、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Ⅷ和Ⅸ因子活性,并对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术后7d实验组血红蛋白(Hb)和APTT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高于术前,PT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实验组术前Hb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OF患者术前存在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自身凝血功能代偿以降低高粘血症带来的血栓形成危险,术后能得到改善,可能与血氧分压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Taussig-Bing畸形为右室双出口(DORV)的一种少见类型,其主要特点为DORV合并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方,肺动脉瓣同二尖瓣间由圆锥间隔分隔而缺乏纤维联系。该类型属复杂心脏畸形,手术矫治死亡率高,目前常用的左室-肺动脉内隧道及大动脉转位矫治术后早期死亡率达到4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连续14例周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置换、双侧冠状动脉开口移植手术(Bentall手术)无死亡的治疗体会。方法14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中13例行冠状动脉原位移植,对其中3例采用股动脉插管结合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另1例由于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较低行Cabrol手术。结果14例病人均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引流720ml,平均住院28.5d,随访未发现远期并发症,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UePTFE)在家兔体内钙化及生物力学特性改变,并与临床常用的牛心包生物瓣材料(BP)进行比较,以阐明其作为新型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设计采用析因分析的方法,将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及牛心包生物瓣材料裁成适合大小埋植于新西兰幼兔皮下,分别于0、1、3、6月时取出材料,测定钙含量及生物力学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较牛心包生物瓣材料钙化慢且程度轻,各项力学指标优于牛心包生物瓣材料。结论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可以作为制作人工心脏瓣膜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该院临床遇见的8例围手术期出现类白血病反应的肿瘤病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8例患者中,医院死亡2例,1例患者自行出院,1个月后出现广泛的脑肾转移死亡;5例病人经化疗,血常规在2~5周大致正常后出院。随访5~14个月,均死亡。结论 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提示预后凶险,积极的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改良Bentall手术后早期死亡和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升主动脉瘤患者行改良Bentall手术.选择11个术前变量和6个术中变量进行分析。结果:4例早期死亡(8%),22例早期发生并发症(44%)。影响术后早期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是术前存在夹层(急性或慢性)、非马凡综合征、有急性表现、病变侵犯主动脉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20min。影响早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是术前存在夹层(急性或慢性)、有急性表现、病变侵犯主动脉弓、体外循环时间超过180ra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120min。结论:改良Bentall手术是比较安全的,但对于有急性表现、主动脉夹层、病变范围广泛和体外循环时间长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术后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大鼠肺再灌注损伤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CD18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肺再灌注损伤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膜CD18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30min组及再灌注60min组,测定各组左肺湿/干质量(mW/mD)比及肺动脉压,取颈动脉血观察PMNS CD18水平的变化,计数PMNS。结果:再灌注30min组与60 min组左肺mW/mD比及肺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30min组PMNS膜CD1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再灌注60min组较再灌注30min组又进一步增高(P<0.01);再灌注60min组外周血PMNS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大鼠肺再灌注损伤早期外周血PMNS膜CD18水平增高,PMNS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0.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0年40例马凡氏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7月-2004年12月连续40例马凡氏综合征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性30例(75%),女性10例(25%)。平均年龄(35.2±11.5岁)。全组共行改良 Bentall手术(冠状动脉“钮扣”技术)34例,Cabrol手术3例,David手术1例,改良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术1例,改良 Bentall加全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16例早期发生并发症(40%)。晚期死亡1例 (2.5%),为术后3年猝死。其余大多数患者心功能为I-Ⅱ级(90.6%),心功能Ⅲ级3例(9.4%)。结论: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外科手术是很安全的,尤其是择期手术患者。该症患者在主动脉根部直径达5 cm时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