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it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DPN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列地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外,给予甲钴铵500μg、维生素B1100 mg肌内注射,1次/d,疗程2周。前列地尔组:除一般治疗外,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联合治疗组:除上述前列地尔组治疗外,加用针灸治疗2周。针刺主穴取肾俞、胰俞、肝俞、脾俞、合谷,配合穴取外关透内关,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穴。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效果及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分别为(44.2±4.8)、(43.6±5.7)m/s和(43.2±6.0)、(36.4±4.1)m/s,前列地尔组的分别为(48.6±6.1)、(48.2±4.6)m/s和(52.3±5.5)、(42.5±4.0)m/s,联合治疗组的分别为(53.8±5.7)、(52.6±4.4)m/s和(52.3±5.5)、(49.5±4.7))m/s。三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和SNCV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联合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而且与对照组及前列地尔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前列地尔治疗组为67.5%;对照组为60.0%,联合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前列地尔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前列地尔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针灸治疗DPN具有明显疗效,可显著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神经传导功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检测了新诊断糖尿病病人的尿微量白蛋白,旨在探讨新诊断糖尿病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及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各阶段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变化,研究二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自觉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并设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与糖调节受损组(IGR组)。测量所有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清25(OH)D3浓度、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纤维蛋白原,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25(OH)D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C组、IGR组、SDM组、SDPN组、DPN组血清25(OH)D3分别为:(70.23±21.45)nmol/L、(67.85±17.64)nmol/L、(58.86±15.79)nmol/L、(40.72±10.15)nmol/L、(38.55±8.95)nmol/L,SDM组、SDPN组、DPN组低于NC组、IGR组(P﹤0.05),NC组与IGR组、DPN组与SDP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所测神经传导速度正相关(均P﹤0.05);与BMI、病程、Cr、FIB呈负相关(P﹤0.05或P﹤0.01),控制BMI、病程、Cr、FIB后,血清25(OH)D3仍然与神经传导速度相关。结论血清25(OH)D3缺乏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DPN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单纯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而甲状腺功能正常.单纯多结节甲状腺肿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单结节常用的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及结节内乙醇注射等,而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光凝治疗是近年采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糖尿病所致血管并发症是全球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预防和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生长激素 (GH)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 GH IGF 1轴GH是垂体前叶α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大多数GH的作用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介导 ,GH与肝脏受体结合后刺激IGF 1基因的表达及IGF 1的释放。GH控制IGF 1的水平 ,而IGF 1则直接作用于靶细胞 ,介导GH的生物效应 ,同时又反馈性调节垂体对G…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诊断且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经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MVP、PDW、FIB明显高于正常。PLT,PCT,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异常,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定期检测上述指标对于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和防治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罗格列酮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监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6水平,同时与80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1)治疗前ACS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治疗后罗格列酮组hsCRP和IL-6分别为(1.96±1.04)mg/L和(10.32±4.16)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常规组治疗组hsCRP和IL-6分别为(2.75±1.20)μg/L和(15.15±4.56)mg/L,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但罗格列酮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罗格列酮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是非常少见的肿瘤之一,不足所有胰腺恶性肿瘤的5%,估计总发病率为1/10万。PNET广义上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腺瘤。功能性PNET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及生长抑素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