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78)岁。所有病人均在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并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由2名医师独立采用MK软件和CCTA工作站分析数据,计算心肌血流量(MBF)等动态CTP参数以及CCTA直径狭窄率,并记录软件分析数据所需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在心肌节段和冠状动脉水平上参数测量的一致性。以在ICA检查中狭窄程度 ≥ 90%或FFR≤0.80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MBF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约登指数计算MBF判断心肌缺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计算CCTA上直径狭窄率 ≥ 50%、MBF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研究共纳入261支冠状动脉和1 479个心肌节段。在心肌节段水平和血管水平上,2名医师对各参数测量较为一致(ICC≥0.60)。缺血心肌节段平均MBF低于对应非缺血节段的[(123.14±41.83) mL·100 mL-1·min-1和(147.47±43.98) mL·100 mL-1·min-1,P<0.05],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的平均MBF亦低于非缺血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 [(124.34±42.86) mL·100 mL-1·min-1和148.68±44.49) mL·100 mL-1·min-1,P<0.05]。在血管水平,MBF最佳临界值为115.0 mL·100 mL-1·min-1,联合血管狭窄 ≥ 50%和MBF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7~0.95)]。MK软件平均数据处理时间为(10.51±1.95) min。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P半自动分析软件具有稳定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颌下淋巴结性蜂窝织炎是婴幼儿常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为了解病儿局部体液免疫功能,我们对52例颌下淋巴结性蜂窝织炎患儿进行唾液SIgA测定,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颌下淋巴结蜂窝织炎患儿52例,年龄8月~3岁,平均1岁7个月。均有高热、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局部红肿等蜂窝织炎表现,均静脉应用先锋霉素V,3例行局部切开引流术。二、标本采集:分别于高热、颌下红肿(急性期)就诊时,治疗后局部红肿减轻;体温下降(好转期)时和局部红肿消失;无发热时(治愈期)取唾液0.5ml,反复冻融搅拌3次以上,置-40℃待测。另取35例同龄婴儿唾液作为对照组。三、实验方法:利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研究所提供,全部标本均由专人一次测定完毕。结果 52例颌下淋巴结性蜂窝织炎唾液SIgA测定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人群慢性病共病罹患现状、不同共病模式的全因死亡风险及运动对共病相关死亡风险和寿命损失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我国台湾地区美兆健康管理中心437 408名体检者,采用分类决策树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CKD)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4种疾病进行组合,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共病模式的危险比(HR)及其95%CI,采用蒋式寿命表法计算人群预期寿命。结果 人群中共病检出率为8.7%,二元、三元、四元共病组合中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高血压+CKD”(3.6%)、“高血压+糖尿病+CKD”(1.1%)、“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0.1%);与健康人群相比,全因死亡风险最高的组合分别为“糖尿病+CKD”(HR=3.80,95%CI:3.45~4.18)、“糖尿病+COPD+CKD”(HR=4.34,95%CI:3.43~5.49)、“高血压+糖尿病+CKD+COPD”(HR=4.75,95%CI:4.15~5.43)。与不运动人群相比,进行低强度运动和中高强度运动均降低了由共病升高的死亡风险。单一疾病和共病带来4.6、13.4年的人群寿命损失,运动可分别挽回2.3、4.6年的寿命损失年,低强度和中高强度运动分别挽回1.5、3.7年由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结论 基于“糖尿病+CKD”的共病模式死亡风险最高。运动能降低共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运动强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一氧化二氮吸入和传统牙周基础治疗时的疼痛评分及血压状况差异。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40例,其中36例完成了临床检查和治疗。36名患者在牙周探诊时分为2组(n=18),A组在一氧化二氮吸入下进行,B组在无麻醉下进行;4周后2组交换麻醉方式,比较2组临床指标、VAS评分、血压差异。龈下刮治根面平整阶段将患者分为2组(n=18),第一次治疗C组在一氧化二氮吸入下进行,D组在局部浸润下进行;第二次治疗阶段2组交换麻醉方式,比较2组临床指标、VAS评分、血压差异。结果:一氧化二氮吸入牙周探诊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探诊组(P<0.05);A、B组内一氧化二氮吸入牙周探诊检查中的血压低于治疗前(P<0.05)。C、D两组组内一氧化二氮吸入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局麻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牙周基础治疗比较,高血压患者在一氧化二氮吸入条件下牙周治疗疼痛较轻,血压更稳定。  相似文献   
5.
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牙周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对牙周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对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4 0 0名非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 ,并对回收的 380份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早晚两次刷牙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0 1) ;发现牙石女性会更多选择去医院洗牙 (P <0 .0 0 1) ;对牙周病是否会引起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的正确判断率女性略高于男性 (P <0 .0 5 )。结论 即便是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医学生 ,其口腔健康知识仍然不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浙江省218家医院2021年度儿科麻醉的开展情况,以改进临床工作。方法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儿科麻醉学组各委员发起电子问卷调查,调查2021年1至12月浙江省各级医院的儿科麻醉现状,行匿名作答后由终端统一回收问卷。每个用户账号只能完成问卷调查1次。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2.0%。其中三级综合医院92家,二级综合医院98家,妇幼/儿童医院28家。每年开展的手术室内儿科麻醉<100例有105家(48.2%),每年开展的手术室外儿科麻醉(消化内镜麻醉、支气管内镜麻醉及影像学检查镇静)50例以下有187家(85.8%)。仅34家医院(15.6%)开设有儿科麻醉评估门诊,122家医院(56.0%)没有对患儿常规给予麻醉术前用药。在实施儿科麻醉工作中,最常使用静脉诱导(占47.7%),术中较常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超95%医院目前在术中常规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静脉镇痛(54.1%)及局部浸润(47.3%)为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结论儿科麻醉工作已在浙江省绝大部分医院常规开展,多模式术后镇痛理念现已得到重视与普及。儿科麻醉门诊及手术室内外舒适化医疗发展缓慢,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加强儿科麻醉人才的培养,从而改进儿科麻醉的临床工作,实现儿科麻醉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组织高质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教学面临的挑战.本研究结合我校麻醉学英语教学实际,对内容型教学法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对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CT特征预测胸腺上皮肿瘤(TET)TNM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TET患者,以其中151例TNM Ⅰ期为早期组,将27例TNM Ⅲ期及38例Ⅳ期归为晚期组(n=65)。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临床资料及胸部CT表现。分别基于平扫(NECT)及增强CT(CECT)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预测TET TNM分期的影像组学模型RMNECT、RMCECT,联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及CT特征构建RMNECT-临床、RMCECT-临床及RMNECT-临床-CTRMCECT-临床-CT。按7∶3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151)及 验证集(n=65),采用重复5折交叉验证法于训练集训练模型,并于验证集验证其效能。结果 组间临床症状及CT所示病灶周围脂肪浸润、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基于NECT及CECT筛选出2个及9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以之构建相应模型。验证集中,RMNECT-临床-CT预测TET TNM分期的AUC(0.864)高于RMNECT及RMNECT-临床(AUC=0.634、0.721,Z=3.081、2.937,P=0.002、0.003),RMCECT-临床-CT的AUC(0.920)高于RMCECT及RMCECT-临床(AUC=0.689、0.751,Z=2.698、2.390,P=0.007、0.017)。结论 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CT特征能有效预测TET TNM分期。  相似文献   
9.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多肽生长因子,在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参与生长发育和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bFGF能促进创伤愈合和组织修复,促进组织再生,对神经元也有促进分化和营养作用.牙周膜细胞在牙周组织重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bFGF对牙周膜细胞作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