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得胜 《右江医学》2005,33(6):639-639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切除穿孔的阑尾后,切口感染率达7%~9%。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高达30%。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12月期间,对89例穿孔性阑尾炎行半月线切口阑尾切除术,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术后诊断及处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35例,其中B超检查33例,CT检查21例,MRCP 28例。处理方式:胆管结扎5例,局部修复例9例,对端吻合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16例,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3例。结果 B超检查阳性率93.94%,CT检查阳性率90.48%,MRCP阳性率78.57%。随访半年到4年,29例愈后良好(82.86%),2例愈后尚可(5.71%)3,例愈后差(8.57%),1例死亡(2.86%)。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检查首选B超和CT,确诊首选MRCP;其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主流方式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198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病愈;138例轻症ABP患者在一次住院期间处理胆道结石;28例重症ABP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3~4周后处理胆道结石;22例重症梗阻型ABP经守保治疗无好转,急诊内镜或介入行胆道内引流,1~3月后再住院处理胆道结石;2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并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急诊开腹手术行胆道引流及胰腺周围引流,1例经治疗38 d病情好转出院,1例因严重的腹腔及肺部感染死亡。结论〓ABP的治疗应遵行保守治疗为主,延期手术的原则,根据有无胆道梗阻,胆管炎和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决定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我院1976年4月至1995年1月收治200例胃癌,现将死亡病例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处理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5.
邹江华  刘宙  王得胜  杨学平 《吉林医学》2011,32(26):5421-5422
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肿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行乳晕缘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物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0例中148例伤口Ⅰ期愈合,占98.7%,疤痕隐蔽,乳房外形满意,保持了乳房的圆润外观。结论:乳晕缘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既能达到完整切除病变的目的,又不影响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胆管损伤后愈合常见的并发症为瘢痕挛缩和管腔狭窄,其后果严重,治疗颇为棘手,如何防治胆道损伤修复后发生瘢痕狭窄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明胆管损伤后最主要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管塑料支架预防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1月期间37例胆管炎或胆管结石患者在ERCP术中胆管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胰管括约肌小切口,并置入胰管塑料支架,观察是否并发术后胰腺炎或其他并发症。结果 在接受ERCP的37例患者中,3例出现高淀粉酶及高脂肪酶血症,其中1例淀粉酶高于正常值的3倍,余两例淀粉酶值分别为132和312 IU/l,脂肪酶324和523 IU/l。72小时后复查,上述结果均恢复正常。患者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胰腺周围无渗出或假性囊肿的出现。术后3~4周,电子胃镜下取出支架。除2例支架轻度外移1.0cm外,其余均放置良好,未见堵塞。结论 ERCP胆管插管困难患者放置胰管塑料支架可以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胰腺因为位置深在,不易被伤及.但是胰腺外伤不仅早期诊断率低,而且处理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腹部外伤之一.现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02-2007年收治的胰腺外伤2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2例(70髋),均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术后末次随访时评价疗效,比较术前1d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1髋,良35髋,中9髋,差5髋,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78.9±5.3)分]高于术前[(63.9±6.2)分](P0.05);7例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中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继续保守治疗;围术期发生切口愈合不良3例,经对症治疗一期愈合。结论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抑郁对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行TKA治疗的KOA患者102例,依据术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分为抑郁组43例,非抑郁组5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d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患者疼痛程度;Pearson法分析术前、术后7dSF-MPQ评分与术前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组术前HAMD评分[(23.21±6.00)分]高于非抑郁组[(5.92±4.47)分](P0.05);抑郁组、非抑郁组术后7dSF-MPQ评分[(23.93±5.35)、(12.46±4.74)分]均低于术前[(25.84±6.15)、(17.97±4.79)分](P0.05),且抑郁组术前、术后7dSF-MPQ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术后7dSF-MPQ评分与术前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r=0.445,P0.001;r=0.654,P0.001)。结论术前抑郁可加重行TKA治疗KOA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