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SSP-PCR)研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根据GenBank中人脂联素基因(APM1)序列及SNP信息,利用Primer5.0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检测APM1的SNPs。结果建立并优化了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技术,并可快速、直观、准确地进行基因分型。结论改良的SSP-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更高、操作简便的SN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化学既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又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为实现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人才提供了一个施展的平台,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技能。实践证明,开展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维吾尔医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大鼠模型,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基因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利用异常黑胆质证造模法及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建立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肝癌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STAT3基因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肝癌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与肝癌对照组相比,STAT3基因的 mRNA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免疫组化 SP法及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对照组 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病证模型组 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肝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的发生过程中,二乙基亚硝胺(DEN)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异常黑胆质体液起了促进作用。异常黑胆质体液可能通过对 STAT3肝癌基因的影响,促进异常黑胆质型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肥胖患者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内脂素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内脂素浓度与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关系.方法: 根据体质量指数将56名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试者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中内脂素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内脂素浓度.结果: 肥胖组较对照组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血浆内脂素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量与BMI(r=0.26,P<0.05)和三酰甘油(TG)(r=0.55, P<0.05)显著正相关;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量与TG显著正相关(r=0.54,P<0.05),血浆内脂素浓度与体质量(r=0.38,P<0.05)、腰围(r=0.33,P<0.05)、臀围(r=0.27,P<0.05)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 内脂素可能与维吾尔族肥胖及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2 种不同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为该疾病的研究探索理想的建模方法.方法 90 只大鼠随机分为3 组:MS模型正常盐组(NS)、MS模型高盐组(HS)和对照组(NC).N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HS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高盐饲料,NC组大鼠饲喂基础饲料.10周末,NS组和HS组选择腹围达标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 STZ 25 mg/kg.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腹围、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结果 NS组和HS组大鼠体重、腹围、空腹血糖与NC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12周末时, HS组大鼠血糖及腹围较NS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时,HS组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N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成模率为40.0%,HS组成模率为66.7%,2 组成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或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诱导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成功复制稳定的MS大鼠模型,且HS组成模率较NS组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肥胖患者腹部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脂联素、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41例肥胖和20例非肥胖研究对象腹部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临床生化参数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BMI、WHR和HOMA-IR。结果①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肥胖组显著低于非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肥胖组DBP和SBP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HDL-C低于非肥胖组;③肥胖组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血清脂联素显著正相关,与BMI显著负相关,皮下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BMI显著负相关。血清脂联素与BMI、TC、LDL-C显著负相关。结论维吾尔族肥胖患者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对血清脂联素浓度有影响,脂联素可能在维吾尔人腹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81b-5p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变化,评价其在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食管癌患者和26名健康志愿者全血标本,分为食管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对白细胞总RNA的miRNA芯片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单一miRNA候选指标并用RT-q PCR法进行验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管癌组miR-181b-5p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miR-181b-5p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脂肪组织是功能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所分泌的脂联素(adiponeetin,APN)在血脂、糖、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有益的作用[1].本研究选取肥胖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维吾尔族人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不同部位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chemerin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紊、地塞米松联合方案诱导其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采用油红0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聚集情况,并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chemer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3T3 -L1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chemerin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分化至第6天达到较高水平且逐渐趋于稳定.利用Western印迹可观察到,随着脂肪细胞分化成熟.chemerin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chemerin mRNA及蛋白质在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很有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聚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的不同时段内脂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内脂素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脂质积聚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该细胞生长至完全汇合(con-fluent)后2d,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方法诱导其分化,并于诱导分化过程中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分化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脂素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逐渐增大、增多,至分化末期占视野90%以上。内脂素基因在诱导分化初期不表达,分化第2天开始表达,分化第4~8天表达显著上调,分化至第10~12天,内脂素基因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并趋于稳定。其中,诱导分化后第6~12天较分化第0天显著升高(P〈0.05),诱导分化第10~12天较第2~6天显著升高,诱导分化第12天较第6~8天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细胞分化成熟内脂素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内脂素基因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积聚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