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了解旱孕期妇女对叶酸、出生缺陷认知度,促进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147名正常早孕期妇女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参与调查的早孕期妇女,叶酸知晓率为88.4%;68人(46.3%)能够正确选择“叶酸的功能”选项;123人(83.7%)知道胚胎发育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21人(14.3%)选择会在孕期全程服用叶酸,有24人(16.3%)一直未服用。16人(10.0%)接触了射线、噪声、化学制剂等有害环境因素;9人(6.1%)在孕期服用了药物;9人(6.1%)在饮食或生活习惯上对胎儿发育不利。神经管畸形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59人(40.1%)清楚神经管畸形的类型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和脊柱裂;74人(52.1%)认为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可能原因。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显示,无叶酸缺乏者,其统计均值为(26.34±9.81)ng/mL。结论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胚胎着床是从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开始的一系列细胞、分子信号传递过程。胚胎着床成功与否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因素较多,如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及相关蛋白产物等,但各相关因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井然有序的调节网络。综述目前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整和素、MMPs、Ley寡糖、转化生长因子、同源盒基因等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PEX是大多数MMPs在羧基末端都含有的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是多种物质的结合位点,它的突变对MMPs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它可通过MMPs的自身作用被降解下来,产生1分子质量为29Ku~32Ku的PEX片段.在各种人类胶质瘤,内皮,乳房和前列腺的癌细胞系的培养基中都可以检测到PEX片段.PEX片段是MMPs的内源性活化抑制剂,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可以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滋养细胞的有限侵袭对于正常的妊娠至关重要,其侵入机制与肿瘤细胞的转移相似,但与肿瘤细胞不同的是滋养层细胞的侵袭受母体及自身的多种旁分泌和自分泌因子的严格网络级联调控[1,2],要成功地侵入,绒毛外滋养层必须执行大量功能:母体螺旋动脉改建;耐受低氧,增殖、凋亡、分化,黏附并消化细胞外基质,移动并和母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其中每一种功能都具有错综复杂的控制系统,因此,滋养层的侵入是一个对抗机制精细调控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RC技术对小鼠动情周期各个时期LIF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动情周期、动情前期和动情期均未检测到LIF基因表达,而动情后期子宫内膜检测到LIF基因强表达。结论:推测LIF基因表达受母体自身激素水平改变的调控,且主要涉及孕激素,而与雌激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HepG2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探讨HepG2瘤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Cd)的变异与其非整倍性畸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用Cd-NOR同步银染分析技术研究HepG2细胞染色体Cd的变异.结果:HepG2细胞染色体Cd缺失率为2.30%、Cd迟滞复制率为1.02%、小Cd率为2.58%、Cd-NOR融合率为0.64%;与正常人胚胎绒毛细胞染色体Cd变异相比较,HepG2细胞染色体Cd缺失、Cd迟滞复制和小Cd升高,而Cd-NOR融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epG2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的途径可能主要涉及Cd缺失、Cd迟滞复制、小C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成釉细胞蛋白(AMBN)基因多态性在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人群中的分布,探讨AMBN基因多态性与氟斑牙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重庆市巫山、奉节县2个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抽取8~12岁氟斑牙患病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抽取非氟斑牙患病8~12岁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内对照组,另在渝北区(非病区)抽取50名儿童、30名成人作为外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3组人群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_ 540de1GGA),10号外显子(657A > G)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基因型,观察并分析比较组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病例及内、外对照组GGA/GGA基因频率分别为61.2%(74/121),78.5%(102/130)和74.3%(52/70 ), GGA/-基因频率分别为24.0% ( 29/121),15.4% ( 20/130)和22.9% (16/70 ),-/--(GGA完全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14.8%(18/121),6.1%(8/130)和2.8% ( 2/70 ),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4.353, P=0.006 );病例及内、外对照组AA基因频率分别为86.8%(105/121),93.1%(121/130)和91.4% ( 64/70 ), AG基因频率分别为13.2%(16/121),6.9%(9/130)和8.6% ( 6/70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2,P>0.05);病例及内、外对照组CC基因频率分别为81.0% ( 98/121),90.0% (117/130)和87.1%(61/70);CT基因频率分别为19.0% ( 23/121),10.0% (13/130)和12.9% ( 9/7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19,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GGA/GGA基因型频率降低(x2值分别为8.957,3.405,P值均<0.05 ), GGA完全缺失基因型频率增高(才值分别为5.134,6.83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一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病例组与内、外对照组比较,OR值分别为2.7, 5.9, P值均<0.05 )。与内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T基因型频率增高(x2=4.139,P<0.05)。病区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OR=2.1,P< 0.05 )。结论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_540de1GGA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氟斑牙发病的易感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MP10)基因及其蛋白在人自然流产蜕膜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和Westem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MMP10基因和蛋白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10在人正常蜕膜和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分布.结果:正常蜕膜中MMP10基因(0.20±0.08)及蛋白(0.25±0.07)表达均较低,在自然流产蜕膜中MMP10基因(0.65±0.10)及蛋白(0.79±0.10)表达均较高,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10主要表达在流产蜕膜的基质细胞.结论:MMP10在流产蜕膜中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胚胎滋养细胞的侵袭,从而延缓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1对镉诱导的大鼠睾丸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化镉组和Rg1 氯化镉组.氯化镉组大鼠按0.5mg/(kg·d)氯化镉腹腔染毒,Rg1 氯化镉组大鼠在0.5mg/(kg·d)氯化镉腹腔染毒2h前进行按100mg/(kg·d)Rg1灌胃处理,连续14天后将动物处死,分离附睾,测定精子数量和质量.分离睾丸,测定金属硫蛋白(MT)含量,TUNEL法检测睾丸切片凋亡情况.结果:氯化镉引起附睾中精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金属硫蛋白表达增加,睾丸中精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而Rg1可以改善附睾中精子质量和数量,减少精细胞凋亡指数,并进一步上调金属硫蛋白表达.结论:人参皂甙Rg1对镉诱导的大鼠睾丸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金属硫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