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PON1基因L55M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发现合格研究,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使用Q检验评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Egger’s(埃格)检验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11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在所有人群中,没有发现PON1基因L55M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也没有发现研究之间异质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L55M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无影响,该结论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CAS治疗组2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对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给予合适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CAS组患者施行CAS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分与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施行CAS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33例,上述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蛛网膜下腔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实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本组患者所得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炎和烟雾病诊断情况,并与临床确诊进行对比。结果本组1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实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01例患者确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确诊率为75.9%。其中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确诊动脉瘤有79例,所占比例为59.3%、确诊的动静脉畸形有14例,所占比例为10.5%、确诊的动脉炎有5例,所占比例3.7%、确诊的烟雾病有3例,所占比例为2.5%。结论颅内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中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次强化高压氧治疗对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高压氧室治疗的81例重度CO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5例。根据入院后首次的高压氧治疗压力,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5)。观察组首次治疗压力为2.2ATA,对照组为20ATA,后续均为常规的2.0ATA,2次/d,共3d,而后改为常规压力,1次/d。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高压氧后清醒时间,迟发型脑病情况及发病90d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后24h内清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vs 53.3%,P<0.05);观察组后期的迟发型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 vs42.2%,P<0.05);两组高压氧治疗次数及90d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首次强化高压氧治疗,可缩短意识障碍时间,并降低后期迟发型脑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脑梗死患者8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行主动脉弓造影,观察颅内实质的灌注情况.更换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颈总动脉造影、颈内动脉造影、锁骨下动脉造影、椎动脉造影.如果患者颈内动脉出现闭塞或者由严重狭窄时,要行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颈外动脉的全程.结果:①发现脑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者闭塞的有59例,占73.7%.造影结果为阴性的21例,占26.3%.②造影阴性患者偏瘫率与造影显示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轻度狭窄占36.2%;中度狭窄占20.0%;重度狭窄占18.7%,闭塞25.1%.结论:脑梗死脑血管造影中,多数脑梗死患者存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判断脑梗死的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HTH〗方法〖HTK〗〓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高压氧室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76例,根据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分为迟发性脑病组及非迟发性脑病组。单因素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征, 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1例(1 49%)为迟发性脑病组,235例(851%)为非迟发性脑病组。与非迟发性脑病组比较,迟发性脑病组的年龄偏大(641±135 vs 500±191,P=0014),取暖所致中毒(878% vs 613%,P=0004)及意识障碍时间大于10小时的比例(537%,vs 170%,P<0.05)均较多。非迟发性脑病组患者首次予以高压氧治疗后24小时内清醒比例明显高于迟发性脑病组(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高龄(OR 1043,95%CI 1018,1069,P=0001)和较长的意识障碍时间(OR 4268,95%CI 2094,8701,P<0.05)是影响迟发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TH〗结论〖HTK〗〓高龄及较长的意识障碍时间是迟发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予以积极高压氧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郑惠之  王运锋  黄梅  季一飞  王尚君  龙继发 《重庆医学》2021,50(8):1352-1355,1359
目的 比较针刺和托吡酯对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93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予以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托吡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通过头痛日记评估近1个月的头痛发作时间、头痛程度、急性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急性止痛药的疗效等.并采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头痛发作时间、头痛程度、急性止痛药物使用情况、急性止痛药的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角色妨碍、角色限制及情感功能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角色妨碍、角色限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情感功能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针刺治疗可以起到和托吡酯类似的改善慢性偏头痛预后的作用,且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可能更优于托吡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脑梗死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昏迷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低血糖性偏瘫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3例糖尿病低血糖性偏瘫患者临床表现、诱因及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17例患者静脉给予葡萄糖注射液2 h,血糖稳定在5~8 mmol/L,5例患者12 h血糖稳定,1例患者治疗7 d后血糖有稳定。23例患者治疗后意识均清醒,其中2例患者由于发病时间距就诊时间过长而继发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较差,其余22例患者肢体功能均恢复到发病前水平。结论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偏瘫症状要先排除低血糖性偏瘫的可能,一旦确诊为低血糖性偏瘫要及时静脉给予葡萄糖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罗秀琼  王尚君  任崇松 《西部医学》2018,30(6):923-925+929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行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1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4例。常规组行基础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3+1组行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语言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总体有效率。结果 3+1组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ADL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3+1组的简易智能量表评分、ADL评分以及语言能力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行3+1整体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