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目的 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黄连薏苡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维胺酯胶囊50mg 3次/d口服,黄连薏苡仁汤水煎300mL分两次服,日1剂.对照组仅同上口服维胺酯胶囊.每周复诊一次,记录皮损消退情况及副反应,2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为79.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痊愈率70.5%,对照组为47.7%,两组痊愈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维胺酯胶囊联合薏苡仁汤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王宝庭,刘雪山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均来自2003年2月~2005年7月在本科住院患者,治疗前1周无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史,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哺乳妇女及糖尿病患者。既往对抗组胺及腺肽药物无过敏反应。80例临床确诊成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40例。治疗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0~72岁,平均33±1岁,病程7周~1.5年。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19~68岁,平均36±1岁,病程8周~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治疗方法治疗组:5%葡萄糖250ml+复方甘草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风热伤络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使用消斑汤治疗后对预后及血清IL-23、IL-18、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儿科门诊就诊过敏性紫癜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抗过敏、减少毛细血管扩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斑汤治疗,两组患儿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并在用药开始后7d/次复诊,追踪随诊12周,停药后继续随访6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治疗结束后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血尿消失时间,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3、IL-18、TNF-α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M、IgG、IgA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血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42%,高于对照组82.14%(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随访6周复发率为5.36%,低于对照组17.8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斑汤治疗风热伤络型儿童过敏性紫癜对患儿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安全可靠,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复方甘草酸苷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d,后者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d,均治疗2wk,评价其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92.5%,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辅助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115例临床确诊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口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3次/d,同时每晚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外用止痒醑,2次/d;对照组41例每晚口服西替利嗪片10mg,外用止痒醑,2次/d;两组均2周为1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润燥止痒胶囊可有效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7年开始应用迪银片 (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联合复方青黛丸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3 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为我院皮肤科1997年~ 1999年门诊寻常性银屑病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 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3 4例 ;年龄 6~61岁 ,平均 3 3 .4岁 ;病程 2 0天~ 2 7年 ,平均 7.4年。既往无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它治疗银屑病药物史。皮疹类型 :点滴状 43例 ,斑块型 13例 ,地图形 4例。进行期 45例 ,静止期 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疣状皮肤结核。患者男,39岁。右下肢膝关节内下方出现结节、红斑疣状增生、萎缩8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上皮细胞增生,部分区基底细胞松解,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层内见由上皮样细胞、郎格罕氏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性结节,其周围见组织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沉积。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AIDS-PPE)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认为免疫失调在PPE病变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对节肢动物咬伤或蜇伤的过度免疫反应是主要的诱发因素,这些患者总IgE水平异常升高。本文报道一例艾滋病相关的瘙痒性丘疹性皮疹,该患者被蚊虫叮咬,皮疹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